周昌深吸了一口氣,強忍著怒氣。
“大王,授爵封賞之事,已經談定了...”
在外人面前,韓信還是給劉長顏面的,不會直呼其名,劉長拿起了竹簡,認真的翻閱了一下,“好,就這麼辦吧...對了,周亞夫他們還有解救陸賈之功,這也得算上!”
“唯。”
韓信在朝中向來低調,雖擔任太尉,可朝議時根本不發言,也不參與任何的廟堂之爭,獨立與群臣之外,當然,群臣也沒有想不開,沒有拉攏或者排斥這位太尉的意思,就完全當作沒這麼個人。
只有軍旅的事情,才能讓韓信動心思,其餘時日,他都是在看自己的書,偶爾也會寫幾篇兵法,他最近寫的幾篇兵法,都是關於塞外之戰的,可以拿來給以後要出征塞外的將士們當作範本來看。
其餘三人,也不理會韓信這態度。
召平率先說道:“大王,臣已經安排妥當,請各地的賢才出山,並且安排了考核的時日...很快就能選拔出一批不錯的官吏。”
這科舉,脫胎與秦朝的吏員考核,也就是簡單的問一下律法,回答一些問題,並不是未來的那種成熟的科舉,也算不上是什麼開天闢地的壯舉,因為這事在秦國時就有了,不過秦國是自願參加,而劉長只是改成有組織性的大規模考核而已。
像劉長的阿父,就是閒著無聊學了律法,然後參與秦國的官吏考核,隨即擔任亭長。
“呵,他們都以為前往河西之地是受苦去的...不願意讓自己的子弟受苦...正好,我們藉此機會,多提拔些出身貧寒之人。”
劉長臉色不屑,此刻當然是沒有出現世家寒門之流,不過,開國時的功勳集團卻異常的強大,連成了一片,互相勾結,互相庇護,這些貧寒的人未必就比這些功勳的後人更優秀,畢竟功勳家的子弟接觸書籍之類更加容易,可還是得用。雖然他們在將來也會變成功勳豪族,可起碼現在不會那麼快融入。
“河西是寶地啊...這裡若是治理好了,大漢就再也不會為戰馬所困擾,糧食問題也能緩解!”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召平沉思了片刻,問道:“大王...河西雖然是寶地,可人口太少,縱然強行遷了一次大族,分到各地去,那也遠遠不夠...大王對河西之地關心的太多,幾乎將精力都放在了那裡,是否是有些本末倒置呢?”
“召平!你個反賊!”
張不疑頓時忍不住了,他罵道:“難道是有地方大族賄賂了你嗎?大漢得河西,如當初秦得巴蜀,當初巴蜀不也是人煙稀少的蠻荒之地嗎?治理之後,巴蜀便成為了秦國之寶地,河西為何不可呢?你別有用心,勾結豪族,圖謀不軌!”
“呵,臣出身貧寒...與那豪族也不曾有什麼牽連...倒是某人,世代為相,堪稱是豪族之中的豪族。”
召平冷冷的說道。
“你這番話,何不說給我阿父聽聽呢?”
“你!”
眼看兩人就要掐了起來,周昌無奈的說道:“不必爭吵,二位說的都有道理。”
“大王要治理河西,這是應該的,河西治理好了,自然就是大漢之寶地,可召公的擔憂也無不道理...大漢不只是有河西一個地,大王連番作戰,糧倉已經空了,若是不顧國內,只治河西,河西也不能餵飽全天下的人啊。”
周昌說的比較中肯,劉長是一個能聽進去他人勸諫的賢王,對周昌這番話,他也表示贊同。
“周公說的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