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盈自然是說不過曹皇后的,他遲疑著說道:“長對祥視若己出,不會害了他的,河西很快就能...”
“陛下,讓祥換個封國吧...魏,韓,河內,都可以啊...”
“這怎麼能行...”
“當初韓王不就換到了吳國嗎?為何不行呢?”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這....”
劉盈說不出話來,曹皇后長嘆了一聲,坐在了一旁,“陛下覺得自己治理不好大漢,卻要如此對待祥嗎?他有什麼過錯呢?不被其父喜,不得大母之愛...陛下之嫡子,居然要前往河西那種地方為王...安為何不去呢?”
“不要再這麼說了...”
劉盈認真的看著她,“若是被阿母知道了,她又要生氣了...”
曹皇后沉默了下來。
“您重情...就是不知以後是否也會有人會對祥留情。”
........
考核這件事,劉長很早就告知了太后。
在劉長來到長安之前,呂后先後舉辦了三次,也確實挑選出了不少官吏,大漢目前的官吏制度還是比較簡陋的,主要就是靠各地的舉薦,立功的將士,還有就是一些有名聲的賢人被天子請過來做官。
在地方上,也是看情況,如裡,亭的小吏,是可以透過考核來擔任的,花點錢學律法,然後參與考試。
在原先,這樣的官吏制度還不算有太大的問題,秦國的官員大多都是來自戰場,可現在大漢大一統,國內沒有那麼多的戰役,過去的大臣們一一逝世,當初開國的數百侯爺,如今只剩下了一半,這一半人裡不少還是在家裡養病,能真正做事的人很少。
因此,官吏制度就成為了困擾大漢的問題。
劉長是不喜歡舉薦的,這些人往往都是舉薦自己的親信或者子弟,在被劉長警告之後,他們就開始交換著舉薦,我舉薦你的弟弟,你舉薦我的兒子...大家一同升官,一起封侯,其樂融融。
而富戶為了得到舉薦名額,便賄賂地方的官員,這樣的事情,光是在上一年,繡衣便偵破了六起。
劉長因此認為,這官吏的事情,最好還是能透過太學培養,再以考核的方式來分配到各地去。
呂后時的三次考核,招用了四百六十餘官吏。
事實證明,這些透過考核後到達各地的官吏,還是不錯的,對比那些因為戰場上立功而得到官位計程車卒,這些人的治政能力絕對是高出一頭的。
到了如今,那四百六十餘人裡,已經有六人當上了縣令,還有兩人已經在擔任郡丞和郡尉了。
這升遷速度也是很驚人了,畢竟當時的考核距離也沒有過去多長時日。
因為是第四次考核,群臣都已經有了經驗,考核的地點放在了太學。
周圍也提前做好了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