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孫通一直都在皇宮門口等待著,看到陳平周昌他們先後離開,這才走進了皇宮。
“大王!”
叔孫通雖年邁,此刻看起來卻是意氣風發,自從劉長設立了一個文教府,由叔孫通來負責之後,叔孫通便徹底從廟堂的諸事裡抽出了身,開始全身心的投入在了教化之事上,他先後七次前往太學,號召太學的學子們以啟蒙天下為自己的大志向,效彷聖賢,為天下事。
書肆的事情也被他做的不錯,各地紛紛建設籍被運往各地,又反覆進行印刷,長安的書肆是最先建成的,建成的當天,就被學子們所淹沒了,直到如今,門口還排著長隊,學子們大喜,劉長的名聲迎來了逆轉。
對於這位將書籍賜予天下的君王,士子們的態度來了個大轉變,昏君直接變成了賢王,各地都在歌頌著他的功德。
劉長倒是覺得挺有趣,自己當初做了那麼多事,擊敗外敵,改進了那麼多的機器,讓天下人吃上飯...可名聲是越來越差,這次只是賜書,卻獲得了這樣的好名聲。
原先隱居在各地的大賢們紛紛出山,有的請求去河西,有的請求跟著叔孫通來啟蒙天下。
“叔孫公,來,坐!”
叔孫通坐在劉長的面前,笑呵呵的說道:“大王,啟蒙之事,果真是大有可為。”
“如今有十七縣設立縣學,各諸侯國的國學也是增加了規模...”
他是來彙報成果的。
“如今所修建的書肆,被圍的水洩不通...天下人都在誇讚您的功德!”
劉長笑了起來,“這是利在千秋的大事!”
叔孫通也點了點頭,隨即又說道:“大王說的對...只是,各地的縣學都需要師,他們的俸祿...”
“無礙,這都不是什麼大事!去找劉敬吧,他是治粟內史,貢賦錢財都是他在負責!”
劉長獨自坐在殿內,也不知在想著什麼。
新上任的侍中呂祿站在一旁,看著劉長苦思冥想的樣子,不由的詢問道:“大王?在想什麼呢?”
“唉...缺糧啊,打匈奴要糧食,啟蒙要糧食,書肆要糧食,醫館要糧食...你說有什麼辦法可以讓國庫有足夠的糧食呢?”
“額...這...”
呂侍中撓了撓頭,“大王,我要是知道這個,就不會在這裡當侍中了...”
“呵,怎麼,當侍中委屈了你不成?”
“倒也談不上委屈..只是...跟那群郎中在一起...周勝之他們都笑我。”
想起那些美貌的郎中們,呂祿就不由得長嘆。
我怎麼會混到跟這些人在一起呢?
“無礙,你跟他們又不一樣,你是跟著寡人的,他們是跟著二哥的,你不要理會他們就好。”
“大王,我害怕啊..”
“你怕什麼,就你模樣,人家可看不上你!”
呂祿沒有再說話。
“祿啊,你去給亞夫說一聲,這次出征啊,讓他多照顧一下不曾封侯的兄弟們,另外,巴蜀這裡的御史連年都說那裡風調雨順,吏治清明,讓亞夫他們仔細看看情況...明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