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這件事是嚇壞了大漢的這些勳貴們,他們一改原先的風氣,原先他們常常設宴,互相邀請,攀比彼此的家產,進行炫耀,聯姻,擴大自己的影響力,你開個礦場,我負責運輸,各方面合作,共存共榮,可太后這麼一搞,大家頓時就開始嫌自己的朋友太多了。
原本以為是多一個朋友多一條路,沒想到,這道路居然是黃泉路。
如今存活下來的這些,不是在幹實事的,就是那些少與外人來往,在家裡跟妻妾們自娛自樂的死宅。
平日裡那些社交天賦點滿,人脈廣泛,什麼事都能辦成,高朋滿座,日夜設宴高歌,長安誰人不識君的,此刻都已經慘死了,死因就是朋友太多。
跟誰做朋友不好,去跟武最做朋友。
這些活下來的勳貴,不敢怪罪太后,只是將所有的怒火都放在了侯封的身上。
侯封死後,他的家人不知所蹤。
這大概是太后的承諾,幫著安置好了他的家人。
侯封將這些勳貴們得罪的太狠了,自絕於人,能保全家裡人,就已經很不錯了,若是他不自殺,他一定會迎來勳貴的瘋狂報復,報復不了太后還報復不了你??想想滿朝的勳貴大臣們聯合起來對付一個人,那這個人的下場該是多慘。
別的不說,就說一點,陳平的猶子陳道因為曾在武最麾下任職而被處死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陳平年少時家裡很貧窮,跟哥哥陳伯一同居住,家裡有田三十畝。
這個三十畝地是按著秦漢畝來計算的,若是秦畝,五十畝才能養活一家人,若是漢畝,三十畝想養活一家人倒是可以,就是有些勉強。
他的哥哥陳伯知道陳平喜歡遊學,就承擔了家裡全部的勞動,讓陳平安心去學習,省吃儉用的供陳平,陳平年長之後,長得很是俊美,人高馬大,猛男一個,就有人嘲諷他:“家裡窮怎麼還吃的這麼壯碩啊?”
陳伯的妻很厭惡陳平,覺得他好吃懶做,便總是幫著別人來辱罵陳平。
陳伯大怒,就將妻給休了。
陳平對這位兄長非常的敬重,他的兄長逝世,留下了一個兒子,陳平也曾盡興教導,可猶子實在沒有什麼才學,好逸惡勞,眼高手低,總是與那些浪蕩子混跡在一起,陳平就給他微不足道的官職來讓他作為生計....結果,就被侯封以謀反的罪名給砍殺了。
陳平當時出現在皇宮裡,大概也是為了給自己的猶子求情。
而以陳平對兄長的敬愛,弄死了他唯一的猶子,那以後的下場,倒還不如自殺,給自己一個痛快的。
太后確實沒有說錯,她這麼一做,便直接改變了長安的全部風氣。
如今,這些人連門都不敢出,別說朋友,就是認識都不敢認識別人了,誰知道以後還會不會這麼來一次??
劉長坐在厚德殿內,召平只是低著頭,神色很是悲憤。
召平是戰國時的人,如今活著,對他來說,比死了還要難受。
按著戰國的極端風氣來說,他這樣多活一天,都是對他最大的羞辱。
劉長並非是戰國時的人,可也能理解這種風氣。
年紀越是大,這種風氣就越是濃烈,張不疑若是罵欒布這些為老狗,這些人頂多跟他爭吵,可他這麼罵周昌,周昌就得跟他拼命了。戰國的人只能被殺死,是不能被羞辱的。
當然,大漢在繼承這種風氣的同時,也做出了改進,可以受辱,不能受大辱。若是按著戰國時的風氣來,劉邦屢次羞辱大臣,那廟堂那些受辱的大臣一個個都該去自殺,廟堂都得空了,可以說,高皇帝在改變風氣這方面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