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6章 什麼叫董子啊?
“胡毋生...一天之內,名聲大噪...整個長安的人都在議論你...你好大的膽子啊,居然敢寫文來辱罵朕的兒子?”
胡毋生不只是個大家,他在皇宮裡還有職務。
他先前接替了袁盎的位置,負責給皇帝整理各地的奏章,不過因為官吏極多,他是五天一輪換,故而不是經常在皇宮裡,但是,他對皇帝還是很熟悉的,兩人常常見面,因此,胡毋生也沒有懼怕陛下的威脅,胡毋生之所以敢寫這樣的文章,一來是他性格如此,看不慣就要去說出來,二來就是他熟悉陛下,知道陛下並不會因為這樣的事情而生氣。
實際上,陛下一直都不喜歡一家獨大,他很喜歡百家爭鳴,不然也不會想著辦法去資助墨家,堪輿家這些即將沒落的小學派。
胡毋生並沒有裝出剛正不阿的樣子,他如實說道:“臣知道太子殿下並非濫殺之人,也並非是不能容忍他人批判的,而陛下這些年裡又全力扶持小學派,意圖重複百家爭鳴之局面...臣是知道自己不會受到什麼懲罰,方才去辦的...只是沒有想到,晁御史居然會干涉這件事....臣並非是膽大包天,只是因為國內有賢明的君王,故而敢實話實說...”
劉長笑了起來,面對劉長,你若是搞一些虛頭八腦的東西,在這裡裝出一副剛正不阿的模樣來,反而會引起他的不悅,可若是能實話實說,他就會很高興。
尤其是胡毋生這句話,其實也是在變相的奉承劉長。
就是因為陛下寬容大量,自己才敢說實話。
“伱倒是會說話...不過,當今天下學問極多,各派爭鬥不休,這種爭鬥已經開始影響到朝中大臣了...你既然反對太子的主張,那你自己有什麼好的辦法呢?總不會你只知道批判各家之學說,自己卻沒有什麼主張吧?”
胡毋生認真的說道:“百家爭鳴,各派都會在不斷的爭鬥裡獲得經驗,逐漸成長,積累更多的知識,從而使得百家都得到發展....大一統已是定型,任何一個不支援大一統的學問都會被摒棄,學派會自己發展出符合時代的東西,不需要他人來強行整合或者是吸納.....”
這個就是典型的學術家思想了,劉長也沒有急著否定。
“你的意思是等待著各學派自己發展出符合當今的思想,讓他們自己改進自己對吧?”
“那朕要等多久?一百年?還是兩百年?”
“非短時所能取得成就,卻是長久之計也。”
劉長笑了笑,看向了公孫弘。
公孫弘和劉長倒是第一次見面,劉長打量著面前這個年紀與自己差不多的粗糙漢子,不由得點了點頭,“朕早就聽說過你,你跟太子的辯論,我也知道了...你這樣的人待在府邸裡鑽研學問實在是太浪費了...我記得你在縣衙有自己的職位,你還是得要好好辦事,學問的事情不必太較真。”
“唯!!”
“臣定然如此...只是臣後學,若是沒有足夠的學問,便無法為陛下所效力,要辦事的人,就要知道自己為什麼要辦事,怎麼去辦事,辦事之後要謀求什麼樣的結果...這些道理都沒有想清楚就急著去操辦,臣以為一定是會失敗的...臣在學習的時候,並沒有耽誤縣衙的差事....”
劉長笑了起來,“那就好...你跟他們可不同,這些人都是想當荀子,孟子那樣的人...你是要當酇文終侯,曲逆文獻侯那樣的人的!”
劉長將他跟蕭何陳平來比較,這已經是非常高的評價了,公孫弘渾身一顫,再次行禮說道:“臣身份卑微,尚不曾有爵位...不敢當陛下...”
“對大丈夫來說,爵位算什麼呢?若是沒有,立功去拿就好了!”
“唯!!”
劉長最後方才看向了董仲舒,面對這位“大人物”,劉長的眼神有些好奇,無論後人對他的評價如何,都掩蓋不了此人的才學,這是在歷史上當子的人物,後人稱為董子,就跟淮南子是一個等級的,甚至從結果來說,這位董子是擊敗了淮南子,讓儒家走到了舉世無雙的地位上。
後人評價他時,說他成就了儒家,也說他毀滅了儒家。
跟一直找不到自己核心的劉安不同,董仲舒很早就找到了自己人生的方向和思想主張,在二十歲出頭的時候,他就已經名揚天下,到了三十歲,他的弟子就已經超過了那些大家,其中有給諸侯王當相的,有當官的,有去打仗的,從天文地理,到治政學問,他什麼都能教,真的有點孔夫子的味道,而到了四十歲的時候,他就已經開始將自己的主張推廣到全天下,成為了名副其實的董子。
孔子的核是仁,韓非子的核是法勢術合一,老子的核是無為....董仲舒的核就厲害了...春秋大一統!
這些人的思想深刻的影響了後來的華夏,華夏文化裡的仁義,受規矩,敬重自然,都是出自諸多大家的核心,而華夏一直拼死拼活所追求的大一統,則是來自這位董子的核心。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始皇帝是第一個打造了大一統的,可那時依舊有人想著舊貴族的榮光,例如某位霸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