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多三老站在皇宮大門之外,頂著那驕陽,只覺得頭暈目眩。
起初,大漢為了能防備官吏對百姓的禍害,設立三老制,讓百姓們選出那些有賢能的老人,負責與官府對接,算是保護百姓的一個舉措,可是隨著這些時日裡的發展,三老制卻逐漸發生了變化,原先那些為民做主的人,卻成為了豪強的代言人,與地方的官吏們暗中較勁,爭奪基層權力,劉邦時期很多利於民的政策,發展到現在都或多或少的出現了弊端。
這些三老們聚集在這裡,臉上滿是悲憤。
他們聚集在這裡的目的很簡單,就是要給廟堂施壓,在稅法革新裡逼迫廟堂退讓。
而他們的力量很強大,就如劉恆所說的,在全國各地都有三老。
他們敢來到這裡鬧事,自然也不怕被處置,處置了最好,能引起更大的轟動,到時候會有更多的三老為自己發聲,三老在基層有著極大的話語權,就是皇帝也承受不住這樣的風險!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眾人站在這裡,彼此大聲的交談了起來。
大概是因為捨出了性命來操辦這件事,因此他們的臉上都沒有半點的恐懼,自己都到這個歲數了,死了便死了,只要宗族能得利,這又算什麼呢?
況且以大漢的道德正確,他們這些上了年紀的人,天然的有一層保護膜,誰動他們都要遭受巨大的輿論壓力。
就在他們有恃無恐的站在這裡,大聲的交談著,用盡辦法的弄出動靜的時候,一個年輕的官吏正快步朝著這裡走過來。
這位年輕的官吏個頭不高,也就是弱冠的年紀,光看臉,卻是有些平平無奇,沒什麼特點。
而在他的身後,還跟著百餘位甲士,整齊的跟在他的身後,朝著這裡走來。
當這位年輕的後生站在諸多三老面前的時候,一位白髮蒼蒼的三老走上前,大聲的質問道:“陛下什麼時候要來見我們呢?”
這後生平靜的看著他們,說道:“無端聚集在皇宮門前,超過一個時辰的,將要視為謀反。”
“請諸位離開吧。”
這三老只是覺得這番話很可笑,他冷冷的審視著面前的年輕後生,以一種俯視的眼神打量著他,廟堂這是沒有人了嗎?派這麼一個毛都沒有長齊的小傢伙來面對自己?
“你休要嚇唬老夫,老夫年過七十,也不必扯什麼謀反的罪名,我來這裡是為民請命,賈誼等人倒行逆施,用嚴酷的稅法來逼迫百姓,這件事,陛下若是不能給與我們一個交代,我們是絕對不走的!”
“必須要懲治賈誼!要改回原先的稅法!!”
眾人聽聞,頓時起鬨,紛紛用柺杖來拄著地面,大聲的說出自己的訴求。
年輕後生只是平靜的看著他,說道:“廟堂有上書的渠道,若是有官吏危害百姓,或者不妥的行為,三老可以自行上書與皇帝,可以告發與御史府,若是對政策不滿,可以上書與三公,由三公出面解釋...卻唯獨沒有堵官府大門,或者堵皇宮大門的道理,很快就要滿一個時辰了,諸位現在回去,透過合法的方法來上書,是沒有問題的。”
三老沒有退卻,他們來這裡可不是為了聽國相給他們解釋政策,要麼搞掉賈誼,要麼改變稅制,若是透過正常的手段,怎麼可能達成這樣的目的呢?
自從這新稅法頒發之後,他們家裡養那些佃戶要交稅,養些僕人也要繳稅,購買別人的耕地和房屋也要繳納稅賦,做些生意要繳納稅賦,修建個好點的房屋也要繳納稅賦,甚至多納幾個妾都要交稅,哪有這樣的道理呢?這些害“民”的政策,讓他們都無法安心享受了,做什麼事都要先考慮自己得繳納多少稅賦,若是上書國相,肯定又是那些大道理,自己可不是來這裡聽什麼道理的。
為首者繼續說道:“廟堂群臣對賈誼肯定是要庇護的,豈能相信他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