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家父漢高祖> 第876章 南越之南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876章 南越之南 (3 / 4)

帶上了要稟告的東西,劉恆坐車趕往了皇宮。

當他來到皇宮的時候,厚德殿內卻有其他的客人。

劉長坐在上位,左右的位置上都是坐著一些大儒們,左手邊正是當初大放異彩的王同,孟之後,而右手邊則是坐著丁寬。

劉長看起來很是開心,正在熱情的與他們詢問起了自己所遇到的困惑,而這三位享譽天下的大儒,面對皇帝的詢問,此刻都是束手無策,目瞪口呆。

“聽聞過去墨子曾經是儒家的門生,後來出了儒家,締造了當今的墨家...故而墨家的諸多內容都是與儒家相反,但凡是儒家所提倡的,墨家就一定要反對...有這件事嘛?”

當然,像這類基礎的問題,這些大儒們隨口就能說出幾萬字來回答,保證滴水不漏。

可當長老爺接著詢問:為什麼墨子學儒家的學問時沒有任何成就,反著來卻能成為聖人的時候,這幾個大儒就有些接不下去了。

這還能怎麼接呢?若是他們有孟子荀子那樣的地位,還能傲然的來一句無君父的禽獸不配學聖人之道,可他們又沒到那種高度,縱然是百家爭鳴,那也是平級交手,沒聽過哪個儒生起身就罵墨子,老子他們的。

作為孟子的後人,孟之後此刻壓力山大,眾所周知,孟子跟墨家的關係相當不善...額,其實孟子跟誰的關係都不善,率先掀起儒家對百家罵戰的就是這位脾氣暴躁的老大哥,率先開始人身攻擊的也是這位老大哥,只能說,後來的儒生們做到了“留其糟粕,去其精華”,對孟子好的方面是一點沒繼承,只繼承了這些他們不配擁有的東西。

他不知該如何回答,王同卻輕聲說道:“陛下,儒家的學問只是治理天下的一種手段,而治理天下的手段有很多,在不同的時候就要採取不同的手段,並非是一成不變的,但是儒家卻比任何學派都懂得改變自身,不懂得變化的學派都會消亡,縱然成為一段時日的顯學,壓在儒家之上,在也不會比得過儒家內部的革新,當初是這樣,以後也會是這樣。”

“哦??這是什麼原因呢?”

“因為儒家重視教化,大多學派的授徒都是很嚴格,黃老非英才不教,過去墨家教授弟子,就要他們與家裡人分開,農家則是要他們穿著破爛的衣裳去耕地裡,不能做官,自食其力...我並非是批評這些學派,只是他們這樣的方式,無法收集更多的賢才,縱然能出幾個墨子這般的人物,讓與他同年之人無法開口,可他們畢竟是少數,儒家久耕不輟,開枝散葉,有教無類,對弟子沒有非分的要求,收徒沒有什麼條件,總會有優秀的人出現,總是能跟隨時代來變化...”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王同這番話似乎是有些隱喻的,以墨子來隱喻太子,以墨家來隱喻當今的黃老。

可劉長卻沒有反駁,因為開國之後,大漢的情況確實是儒家越來越多,黃老收徒走精英路線,人少而精,可架不住儒家這瘋狂的吸人啊。

百家其實也不是在大漢就徹底消亡了,要知道,在大漢滅亡的時候,各地還有不少其他學派的牛人呢,就比如某位學申不害之法的武侯,他大概都不能算是儒。

劉長點點頭,“你說的有些道理。”

他看向了孟之後,又詢問道:“聽聞伱是孟子的後人,我想知道,孟子在主張裡所說的民,指的是那些豪族大戶呢,還是囊括了所有的百姓呢?”

“是所有的百姓。”

“為什麼這麼說呢?”

“孟子曾要求君王將所有的百姓都當作自己的孩子來對待,一視同仁。”

“這還不至於說明。”

“孟子曾說設為庠序學校以教之,主張全民教學,讓所有人都能接受教化,小民皆明倫。”

劉長點點頭,若有所思。

他最後看向了丁寬,丁寬也是做好了被提問的準備。

“你想被流放到夏國還是西北三國?”

丁寬頓時沉默了下來,怎麼問到我這裡就不是學問上的難題了呢??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