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九卿,每一個所擁有的班底都是很奢侈的,負責外交的典客同樣也是如此,他麾下的部門分為行人,譯官,別火三令,加上在各地的郡邸長丞。其中這個譯官令,就是負責王朝對外翻譯事務的,譯官令麾下有很多的譯者,這些人精通不同地區的語言,文化,文字等等,在他們朝見的時候能擔任翻譯的要任。
可目前的譯官裡並沒有會大夏語的,因此只能用那位西域商賈,馮敬已經準備招這位商賈在譯官裡任職,就負責大夏語這方面,同時,馮敬已經在各地尋找會身毒語的能人,準備都招進來。
對任何人來說,在九卿麾下當屬吏的差事,那都算是美差了。
因為這次的事情主要是以大夏那邊為主,因此馮敬要培養的行人軍,必須都要掌握當地的語言。
可行人軍要接受的操練很多,語言難關都不曾克服,還沒有做好準備。
劉長並不慌,他笑著說道:“行人軍可以繼續操練,大夏像蘭登那樣的畫工,就是最好的行人軍啊!如果我們無法派人過去,那就讓他們多派人過來!”
“最好是能在他們民間也掀起風波....”
“若是能找到一批身毒人為我們所用,那就更好了。”
“朕是不許大漢信奉鬼神,可人家國外的要相信,朕又能怎麼辦呢?管不著他們啊!”
馮敬皺著眉頭,坐在一旁,也沉思了起來。
“這樣吧,這件事,你稍微用心,這些蠻夷看起來都不聰明,你應當是能對付的,多告訴他們一些朕的事蹟,你知道該怎麼說的....讓這些人儘快回去,對了,老師不是在西域嗎?讓他也幫個忙,若是能護送就送一送,別讓這些人被匈奴人給幹掉了....”
韓信此刻正在西域,負責對身毒的諸事。
說真的,若非韓信在西域,這些大夏的使者也未必能安全來到這裡,韓信主動出擊,將匈奴人遊蕩在西域門戶邊的爪牙都給砍斷了,還常常以夏侯灶等人為先鋒,抓捕在外頭的那些賊寇和匈奴人,將他們當作奴隸來修建驛站,道路,沿路的驛站可以確保訊息的流通,而道路可以讓確保軍隊迅速趕到。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另外,韓信還派遣車騎主動出擊,以夏侯嬰為將,不斷的試探匈奴人。
之所以要千里迢迢的將河西的夏侯嬰調過來當將軍,是因為他的兒子不給力,夏侯灶擔任先鋒,斬獲極多,獲得了大量的軍功,結果得意忘形,宴席上喝多了,一言不合,便將前來慶賀的將軍周灶給打了一頓,他打人的原因很簡單,憑什麼你也叫灶?
於是乎,他那費盡心思得到的軍功只能拿來給他贖罪,穩步不前。
韓信認為這廝雖然勇勐,可是浮動太大,不夠穩定,因此將他的阿父叫來繼續擔任將領,夏侯嬰年事已高,卻並沒有辜負韓信的信任,一戰所得到的俘虜比夏侯灶三四次出征的還要多。
而在阿父麾下擔任先鋒之後,夏侯灶就不敢鬧騰了,眼睜睜看著阿父瘋狂的獲得軍功。
盧他之笑話他:壯則未變。
夏侯灶只是得意的告訴他:阿父這是在給我辦事呢,反正他這爵位食邑遲早都是我的。
韓信目前的職務,就像是大漢版的“印度先遣軍總督”,是在為以後討伐身毒做準備,韓信向來是重視情報的,他也組建了類似行人軍的情報機構,不過,他採用的卻都是西域人,尤其是那些與身毒人相似的西域人,主要是中原人在那邊太容易被發現了,相貌差異太大。
.......
隨著春季的開始,遼東的漢軍再一次發動了進攻。
超過六萬人的漢軍從三個方面發動總攻,馬韓人用了整整一個寒冬所修建的防禦工事,卻只想是紙湖的一般。因為在漢軍衝鋒的時候,馬韓計程車卒就出現了逃亡,投降,乃至叛亂的行為,這些人被將領們當作牲畜來用,心裡早就憋著一股怒火,在漢軍給與的勇氣之下,直接反咬一口,馬韓王費盡心思,以凍死數萬人為代價修建的隔絕工事,緊緊阻擋了漢軍半個時辰。
無論多強大的堡壘,一旦內部出現了裂痕,那麼它倒塌的速度也就非常的迅速。
漢軍幾乎沒有再遇到什麼抵抗,被馬韓王折騰慘的百姓們,自發的來迎接漢軍,甚至要求跟隨漢軍一同作戰。
坐在戰車上,看著遠處那些因為拿到糧食而歡呼的馬韓人,徐厲不由得搖起了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