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因為大漢境外沒有什麼強有力的敵人,因此劉長決定大規模採用兵屯,讓這些服役一年的戍邊卒積極開墾,自給自足,能減少廟堂的壓力,還能起到開發當地的作用,可謂是一舉多得,他們會修建城池,開發耕地,當然,若是願意留下來,還能繼承自己所開墾的土地,得到很多的優惠。
將軍們也沒有怎麼反對,大漢目前作戰主要還是靠常備士和地方的非常備士,萬騎出徵,這個萬騎就是非常備的騎士,而他們萬人出征,則需要大量的戍邊卒為他們運輸糧草,戍邊卒尋常要做的就是守長城,點烽火,主力外出征戰的時候幫著運糧食,開道路,負責一下後勤什麼的。
在加上這些卒後,大漢的軍隊規模能達到六十萬左右。
在最強盛時期,曾達到七八十萬。
當然,常備非常備精銳的規模,也就是劉長常說的披甲之士的規模,是在十萬左右,佔據總兵力六分之一,這跟劉長平日裡所吹噓的披甲百萬略微有點小差距。
要務農,這精銳甲士是不能動的,可這些戍邊卒,就可以投入到農業生產之中了。
聽著弟子的想法,蓋公有些擔心的說道;“你這讓戍邊卒都去耕作了...若是出了什麼戰事,可怎麼辦啊...”
“哈哈哈,能出什麼戰事啊?就算出了戰事,也輪不到戍邊卒去作戰啊,他們若是能保證當地的糧食出產,供應出征的北軍,那比他們跟著北軍作戰都更有作用...這件事,我是與太尉商談過的,太尉都覺得沒有什麼問題,師父就不要擔心了,而且國相計算過了,若是讓戍邊卒全部投入耕作之中,大漢目前的糧產還能增加好幾倍...他們不但可以自給自足,還能貢獻國庫呢!”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兩人閒聊了起來,劉長又說著了自己目前的諸多想法。
總之,這一切都是圍繞著農業來進行的。
蓋公雖然不覺得劉長如此遠大的理想社會能夠實現,可對他敢動手實踐,改造世界的行為還是很滿意的,黃老自以為自己是最注重實踐的,因此常常看不起儒家。
蓋公已經不能走動了,躺在床榻上也有好幾年,按著他自己的說法,都是年輕時四處趕路,爭強好勝,等到上了年紀,才落的如此處境,老人家如今就是在等待著泰一的到來。
漢人視死如新生,這也是秦人留下來的老傳統了,你說要砍了大臣,大臣未必會害怕,可你若是說要讓他無法完整的下葬,那大臣就該跪下來哭著謝罪了。
厚葬之風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才開始的,他們都希望在另外一個世界能繼續如今的生活,因此陪葬品也是千奇百怪,什麼都有,喜歡什麼就帶上什麼,劉長嚴令禁止厚葬的風俗已經有三四年的時日,可還是架不住他們還是冒著違法的風險偷偷的給自己安排陪葬品。
因此,大多漢人在死亡到來的時候都會非常的平靜,他們認為這是迎來新生。
劉長在回到厚德殿後,便讓呂祿去將太子接回來。
“不是說再磨礪個半年嗎??”
呂祿有些不理解。
“這磨礪什麼時候都可以進行,但是蓋公若是不在了,那豎子就要失去一個巨大的機遇了...蓋公的學問可不比司馬季主,王高那些人弱,我這黃老師承才是最正宗的,乃嫡傳也...農忙也結束了,讓他趕緊回來吧!<.
“唯!
!”
呂祿急忙令人準備了車,便帶著人前往船空司縣。
趕了幾天的路,呂祿就見到了攔在路上的張夫,在得知是陛下命令接回太子之後,張夫總算是撥出了一口氣。
這些時日裡,張夫都很害怕,怕這位太子要開始殺官造反了。
這些時日裡的經歷,讓太子迅速融合底層百姓的生活之中,無論是言談舉止,還是其他什麼,都越來越像一個真正的大漢農民,可問題是,太子這不是一般的農民,這是一個常常口出狂言,隨時都有造反意向的刁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