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丘公看了一眼劉勃,心裡大概就有些明白皇帝這次的來意了。
劉長卻沒有直入主題,反而是笑著問道:“聽聞近期內,浮丘公跟黃老之士在報紙上多次切磋,怎麼,您還招架的住嗎?”
“哈哈哈,多勞陛下費心,老夫雖然年邁,倒也不曾吃力。”
如今鬥得比較兇狠的兩個學派,就是儒家和黃老了,儒家經過這些年的發展,不斷的縮短著與黃老學派的距離,大家湧現,學子的數量越來越多,當初叔孫通透過啟蒙的事情,培養了太多的年輕人才,使得他們實力愈發的雄渾,若不是儒家內部派系混亂,彼此也不對付,只怕黃老想要抵抗也不是那麼容易。
如今的黃老,愈發的顯露出了其疲憊之姿。
黃老咬著牙,只是將所有的希望都放在了他們新聖的身上。
劉長又跟他寒暄了片刻,方才說起了自己進入太學後所看到的,“方才朕走進太學之後啊,這一路都在想,若是大漢以後的大臣就是這樣的,那大漢就沒有什麼希望了,你我百年之後必亡啊。”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不過,在進了這個門之後,朕又想了想,年輕的後生,心裡有很多不切實際的想法,這也是可以理解的,當初朕還年幼的時候,也曾有過很多想法...他們遲早也會長大的。”
“不過,您這太學,治理的還是比較寬鬆的,朕這一路走來,有罵地方相的,有罵諸侯王的,有罵三公九卿的,甚至還有人認為朕輕信張相,誤了國事...這會不會有些太過了呢?”
浮丘伯搖著頭,認真的說道:“這些罵的最狠的,到頭來,都有很大的可能會成為他們所罵的人的忠實擁護者,陛下完全不必擔心...他們謾罵,就需要查閱大量的相關內容,罵著罵著,他們就看進去了....”
“他們自認為學問足夠,能治國,可是哪裡比得上三公九卿呢?當他們明白自己的不足之後,就會慢慢轉變的。”
“況且,太學之內,是沒有誹謗罪的,眾人各抒己見,互相交流,如此才能培養出有用之士啊。”
“太學之內自然是可以的,若是出了太學,可莫要如此啊....朕倒是寬容,就是有人謾罵,也不會在意,就是這朝中大臣實在小氣,怕是不能容忍這樣的謾罵侮辱,到時候若是惹出了什麼事來,那就不好了。”
這太學所培養出的官吏,都並非是底層的那些小吏,大多都是縣中屬官起步,劉長還是比較重視的。
在跟浮丘伯聊了片刻後,劉長看向了自己的兒子。
“代王的年紀也大了,此子自幼聰慧,頗有朕的風範,朕準備讓您來教導他,告知他治理國家的學問...且不知您是否願意,可無論如何,您得收下!!!”
呂祿的眼皮跳了跳,好一番暴君言論啊。
浮丘伯笑呵呵的,他跟劉長的關係還是非常不錯的,便看向了劉勃。
“好孩子,都讀過哪些書啊?”
劉勃緊張不安的看著浮丘伯,支支吾吾的,劉長輕輕推了他一下,他急忙說道:“論德經!”
浮丘伯呆愣了片刻,心裡對這位代王的才學大概有了一個評價。
浮丘伯的評價是:不如其父。
劉長清了清嗓子,說道:“他還在啟蒙,也不曾讀過什麼書。”
“陛下,太子乃是黃老,若是我收了代王為徒,怕是不太好...”
“這有什麼不好呢?”
“朕都想好了,朕有四個兒子,當世有四大顯學,正好,一人一個,安學黃老,勃學儒,賜學法,良學墨...將來他們各自前往封地,就會像朕的仲父那樣綁...請來自家門派的名士們,一同鑽研,說不定還能使得文風更加昌盛呢!”
浮丘伯卻苦笑著說道:“陛下不怕會引發爭執嗎?”
“有安那個豎子看著,這些豎子還敢有什麼爭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