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還是我家那個昏君嗎??
群臣愕然。
許久不敢言語。
劉長說完,便開始等群臣們的吹捧,可面對這般安靜的局面,劉長也有些生氣了,這麼好的建議,你們居然就這麼無視??連句陛下英明都不願意說??這是什麼道理啊!
其實,這些還真的就是劉長自己所想到的,在看到張蒼的上奏後,劉長最先就想到了改進船隻技術,只要讓運糧食的船走的更快,不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了嗎?至於官吏的問題嘛,這是因為劉章在先前也曾上奏揭發過一群貪官汙吏,這些人以漕運消耗為名,瘋狂的為自己斂財,若不是因為鄰居揭發,只怕繡衣都要被矇在鼓裡。
劉長看到這耗費如此嚴重,自然也就想起了劉章所彈劾的內容。
至於就近運糧,這個確實是別人的啟發,晁錯是最先接觸到這個奏章的,當時他特意送到劉長面前的時候,就抱怨如今運糧之地太遠,如今大漢各地的糧食都比較充足,何苦從那麼遠的地方運糧呢?
劉長當時就想到,在長安周圍,上黨,河內,河東,太原都是重要的糧食出產郡,何不直接從這裡運呢?
至於運河的事情,那確實就是劉敬的主意了,劉長拿來用而已。
劉長雖然不喜歡讀書,做事沒有章法,可腦子並不笨,看事也比較清楚。
至於為什麼先前不說,特意在此時說呢?當然就是為了突出自己的賢明,群臣都無法解決的問題,自己就可以解決!
還是張不疑最先反應過來,高呼道:“陛下聖明!!”
其餘大臣這才跟隨他來拜見,劉長笑著搖了搖頭頭。
“不必如此。”
“朕自幼讀書,跟隨名師學習治理國家的道理,總是用最賢明的辦法來治理天下,這才有瞭如今這強盛的局面,諸位愛卿要多讀書,為國家制定正確的政策!”
“司馬喜!別愣著,記下來!”
在確定好按著這四個辦法來做事後,劉長看向了群臣。
“尚方令陳陶何在?!”
“臣在!”
“令你召集能匠,負責改進船隻之事,朕聽聞,東南有善造船者,可以召集他們前來做事。”
“唯!”
“治粟內史劉敬何在?!”
“臣在!”
“令你負責統籌運河之事,徭役之事,萬不能害民!”
“唯!”
“御史大夫張不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