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排好了,是一個很和善的寡婦,郡縣都知道她的賢名,她自己沒有孩子,收養了四個孩子,將他們撫養長大....她就只有一個要求,必須要對她收養的那些孩子視若己出,不能排斥,還得有把子力氣,能做些不重的農活...這是她的原話。”
“哈哈哈,這沒問題,召公本就是個寬厚的人,何況,他在自己的院落裡不就種著瓜嗎?讓他去耕地肯定是不行的,但是種蔬菜什麼的,他還是很拿手的。”
“她不介意這個....”
劉長指了指自己的頭髮。
張不疑搖著頭,笑呵呵的說道:“陛下完全不必擔心這個問題,這個寡婦的良人啊,聽聞就是遭受了刖刑...在病榻上死去的,召公這個還不算什麼...”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好傢伙,刖刑??這是犯了什麼罪啊...”
張不疑輕聲說道:“在唐國,身上沒點受刑的痕跡,反而不能合群,召平在唐國,那都是要被列隊歡迎的....”
“哈哈哈~~”
劉長輕笑了起來,“反正有人能陪著他就好。”
兩人聊了許久,當他們抬起頭來的時候,卻發現群臣早已到齊,都很安靜的看著這倆君臣旁若無人的在這裡閒聊。
劉長急忙清了清嗓子,張不疑也回到了自己的位置...哦,沒有,他是直接站在了周昌之前,最靠近劉長的位置上。
周昌深吸了一口氣,吹起了自己的鬍鬚,還是強忍著沒有發作。
劉長也不廢話,看向了張蒼,問道:“群臣可有上奏?”
張蒼頓時就明白,這是讓自己說上奏之事呢。
他起身,將自己關於漕運糧食的問題說了出來,張蒼跟其他大臣不同,他不喜歡用典故,雖然他也懂,在國家問題上,他很少去扯一些先賢之言,也不說什麼仁義道德。
同樣的糧食問題,若是周昌他們來說,肯定就是“禹稷躬稼而有天下”,或者“治人事天,莫若嗇”之類的,然後說起一大堆的道理,最後再說糧食耗費大之類的,可張蒼就不同了。
這位是西漢實幹家,在他這裡就沒有這些東西,他就是純粹的拿出了一長串的數字,計算結果,張蒼計算出了每年運輸的糧食,耗費的糧食,接下來的趨勢,未來出現缺糧的機率等等,按著張蒼的計算,如此耗費下去,三十七年之後,大漢一定會出現非常非常嚴重的糧食問題,這個機率已經達到了百分之九十多。
人家用先聖說話,張蒼則是用數學來說話。
作為修改增補九章算術的數學家,張蒼將自己全部的數學知識都運用在了治理國家上,從耕地,稅賦,戶籍等等的諸多問題,他都嘗試著用數學的方式來進行管理治理,如今大漢官吏們用來治理地方的“手冊”,那都是劉長在被張蒼的這個想法所啟發後所弄出來的作品。
上頭詳細的解說了如何計算耕地,計算糧食出產,計算稅賦等等問題。
張蒼是大漢,不,甚至可能是全華夏的應用數學之父。
群臣認真的聽著張蒼的解釋,數學其實長期都是各個學派的必修課程,無論是黃老,是儒家,是法家,都不會輕視數學,數學在先秦時期長期被認為是一個貴族必要的修養,你不懂數學,那你都不配當一個貴族。
當後人從秦國的廢墟里發掘出了“九九乘法表”的時候,後人都懵了。
古代的數學發展並不像固有觀念裡的那麼差,大漢的數學家就很多,從漢初的張蒼到漢末的劉洪,趙爽..其中有名有姓被史書所記載的數學家是非常非常多的。華夏古代其實挺重視數學的,很多人都不知道,唐國的科舉,一度是包括數學的,還曾專門設立數學研究所,對這些數學家給與官位,數學地位的逐漸沒落,大概是從宋開始的。
劉敬就站在群臣之中,他原先還有些狐疑,不知道陛下怎麼忽然將自己從大牢內帶出來,此刻,他就明白了。
農桑是他來負責的,漕運也是他來負責。
若不是張蒼的這番話,劉敬還真的沒有注意過這個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