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松平不像汪彩蓮那般噓寒問暖,做完飯,圍裙解下,他就坐回客廳,不是看報紙,就是看書。
許霜降到書房去過,窗下貼牆做了一排木書架,陳池從小到大的課本居然還沒賣掉,捲起來的邊角被人一頁頁耐心地捋平,一本本摞得整整齊齊。桌邊的另一個書架上就是陳池爸爸的書,大部分都是發黃的舊書,許霜降隨手撈了一本,一看印刷期,暗暗吐吐舌頭,書齡比她的年齡大
。
陳池爸爸現在看的書,讓許霜降深深敬佩。
一本是家庭醫藥大全,擱在書桌上,似乎經常在翻。汪彩蓮告訴許霜降:“你爸說,去趟醫院排老長隊,開了藥回來,就查查書,想想這個藥治什麼,自己也趁機懂點知識。”
還有一本是陳池讀書時用的英漢字典,也許因為字太細密,封皮上還壓著一個放大鏡。“他爸給池兒補書的時候拿了出來,一直襬在這,說是沒學過英文,現在有空就隨便翻翻,看兩眼,就當打發時間。”
許霜降當時注意到英文字典裡夾雜著一張紙,露出了一條邊,被她眼見地認出,那竟然是手抄的音標表,字跡工整,旁邊還注了中文諧音。
陳池告訴許霜降,他爸爸年輕時學過一年俄文,從沒接觸過英文,見這些年電視報紙裡時不時冒出一兩個英文詞,連廣告裡都有,t恤衫上都印上了,就動了心思,想學點粗淺的詞彙。那中文諧音是他爸爸聽著錄音,複核了陳池英語課本上那些創意標註,自己做成的一張表。
這自然是有點可笑的,但許霜降瞅著那一絲不苟的黑色鋼筆手寫字,只會對她這位公公打心眼裡肅然起敬。
陳池爸爸從不打麻將,從來不看八點檔電視劇。退休之後,他把做飯的活攬過來,洗碗就不太管。早上他陪陳池媽媽去鍛鍊,但汪彩蓮去鍛鍊,實際上除了伸展筋骨外,還要和同事鄰居們聚一起東家長西家短地聊一聊,那是他們這些退休工人一天中很重要的社交活動。而陳松平一般不參與閒聊,打個招呼就繞圈子走路,走滿半個小時就去叫汪彩蓮一起回家。
汪彩蓮在許霜降面前自稱媽,提起陳池爸爸就會說“你爸”。許霜降一開始沒適應過來,婆婆一說“你爸”,她第一反應就是她自個的爸爸許滿庭。
她爸爸和陳池爸爸只有一個共同點,在家裡都沒有主婦話多。但在許霜降看來,她爸爸不說話也是柔和的,陳池爸爸不說話就顯得有些距離,總體而言,許霜降感覺陳池爸爸是個理性表達多於感性表達的人。當然陳池爸爸對她挺好的。
就比如,他們剝完玉米粒後,陳池爸爸端起那盆,套了個塑膠袋扎住,起身說道:“我拿下去打苞谷面。”
“爸,我和你一起去。”陳池說道。
“不用,你陪霜霜看看電視。”陳松平擺擺手。
“讓你爸一個人去就好了。”汪彩蓮拿出南瓜,洗淨切塊,準備蒸上做南瓜粑粑。
許霜降悄聲問陳池:“什麼是苞谷面?去哪裡打?怎麼這麼麻煩啊?”
客廳無人,陳池大膽地揪揪她的臉頰:“是有點麻煩,待會兒就是吃不習慣,也要多吃點。”他解釋道,“新鮮玉米粒用粉碎機打成糊糊,我們這裡叫苞谷面。小區裡有一家人專門幫人磨粉,也打苞谷面,我爸就去他家,打完回來,我媽做的時候,你也跟著學學,煎粑粑不用你來,你在旁邊看看就好。”
許霜降一算,做個玉米粑粑,從早上去買玉米,歷經剝粒、打面、和粉、搓團、煎炸,歷時一天,其中耗費了她和婆婆、公公的腳力,還全家齊上陣剝玉米,她嘶一聲,怨怪道:“你怎麼說我貪吃?這麼興師動眾,多麻煩吶。”
“我沒說你貪吃,”陳池輕笑,“我說你愛吃特別的小吃,我爸媽非要這麼做,我擋不住,他們說閒著也是閒著
。待會你多誇誇玉米粑粑,就說比外面買的玉米餅好吃多了。”
許霜降嘆一聲,這是必須的。
她側頭瞟一眼陳池:“你在我家,每頓都說我媽做的飯好吃,其實也是溜鬚拍馬吧?”
陳池握著拳頭頂住嘴巴猛咳,一個勁澄清:“你媽做的飯是真好吃,我沒有言過其實。你看看你用的什麼詞?”
許霜降眼波流轉,歪著頭笑:“你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