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陳伯宗來說,他很是清除崇佛對於大陳的經濟有著多大的傷害。
讀過這個時代的史書的人,相信對於寺院經濟的這個詞不是太陌生。觀南朝之歷史,在經濟上佔有主導權的除了士族的莊園經濟就是寺院經濟了!
這些本就是出家的出家人,因為百姓還有統治者的篤信佛教。而掌握著大量的土地還有金錢,而這些讓他們成為了大地主成為有錢人。
最為重要的是這些寺廟的所有財產不但是不用繳納賦稅,更是不用擔任任何徭役。
所以這樣往往讓國家承受著巨大損失的同時,又是不斷的對社會經濟還有國家律法的不斷打擊。
佛,本就起無慾。所以陳伯宗對於佛是不討厭的,因為佛之所以成為佛被稱為佛那也是經過巨大磨難。
甚至陳伯宗內心中也是對於佛學十分推崇的,佛引人向善嘛。但是佛無慾,哪些侍佛之人呢!
他們,是否真的就是六根清淨!不欲不望,人人為善呢?
這,是個需要考慮的問題。
而要在當初他還是太子,被先帝委以處置難民之事的時候。就是想著要好好的整頓一下現在建康城中,那隨處可見的寺院還有多為牛毛的和尚僧侶了!
想一想一個百萬的城市中,卻是有著將近十萬人是和尚。一座城市中,有著將近幾百個寺廟。
這,難道不是一種畸形到病態的信仰嗎?
信仰是必須的,但是在陳伯宗的意識裡。任何宗教都是不能以損壞國家利益,而壯大自己。
絕對,不行!
而身為皇帝的陳伯宗也是絕對不能,任由這種情況繼續發展下來了。有了這種想法,陳伯宗就是必須從自己的人開始施行。
而作為大陳國家中心的臺城,以後不論是佛家,亦或者是道教都是不能在出現。
尤其是現在陳伯宗心中有了要扼制佛家的想法了,所以身為皇位皇后的王采苓當然也是要首先做榜樣了!
什麼事都是不能一觸而就,但是最為重要的是,要將作為天子的態度給表現出來。上行而下效,陳伯宗也是想著希望外人都是知道他的態度。
“你也是不用太過擔心了,東揚州送來鬱之已經是沒事。但是外傷沒有傷及性命。過幾日也便是會醒過來,到時朕便會是讓人將他護送回建康休養!”陳伯宗看著王采苓說道。
“如此便是最好了,這幾日母后一直都是憂心不已。妾身在怎麼安慰,也不是不行!”王采苓一說起沈太后,神情立馬就是變的很是惆悵。
只從上次那件事之後,沈太后對於她的看法便是越來越大。以至於現在後宮的事,先帝一去沈太后就是全部扔給了王采苓。不管也是不顧,王采苓雖然知道沈太后對於她成見頗重。
但是,卻是沒有任何辦法讓沈太后消除她的成見!
“母后那裡,你替朕多是去看看。照顧好她,這幾日平叛戰事越來越緊,有些事朕也是顧不過來!”陳伯宗說道,
“妾身明白!”
喜歡謀略南陳請大家收藏:()謀略南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