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稟陛下,臣之反對陛下與天子設立州郡之學乃是因為。陛下可曾想過這天子皆是設立州郡之學,話費多少而有支出幾何。州郡之學設立,州之學於郡之學又是如何劃分,學子又如何區別而最重要的是這這學子學成之後能要幹嘛!”
“學成之幹嘛?”
這陶御史前面所說的東西,陳伯宗本沒有什麼多大反應。因為他前面就是廢話,州學郡學這還要如何劃分。當然是州之學為上而郡之學為下了,而且學子入了郡學學成之後便是可以前去求學州學。
這都是不用解釋的啊,所以陳伯宗認為他姓陶問這個東西就是廢話。而至於這話費如何也就是有著廢話了,從始至終陳伯宗也沒有說過每個州都是必須要有州學郡學啊。
像有些的小州一郡之地那裡可以設了一個州學有設立一個郡學呢!花費如何這就是更是廢話了,當然是朝廷出錢地方分攤啊。難道都是由朝廷或者天子內府或者讓少府來買單?
那你就是要問問我們新任度支尚書張種還有少府卿蕭遊以及內府令,內宮頭號守財奴小李子同不同意了!
你看談的是不是會打你!
但是這位陶御史最後的這句話,陳伯宗卻是不得不考慮一下了!陳伯宗想透過設立州郡之學讓大陳讀書人多起來,同時也讓讀書人能夠脫離世家把持,然後為自己以後設立科舉做準備!
所以幾乎許多方面陳伯宗都是想過了,但是陳伯宗州郡設學的想法卻只是陳伯宗一個想法。可以說漏洞百出,有些地方很是不成熟。
比如以前孔奐過一句,有州郡之學那是否也是同樣需要建立縣學以村學,而如此算起來這該是一個多大的工程。不說其他大陳的村最起碼乃是兩千個以上,且人口各不一位置各種各樣貧富也是有著巨大差別!
有州郡之學,而縣學村學那即便是哪些讀書人上州郡之學。就是可以保證在郡學之中坐在一起的人都是一樣的水平嗎?
三十歲的書生與剛剛蒙學的孩童坐在一起上課!這孔奐以前說的問題,也就是理解成為生源之來源問題。
而現在這為陶御史的問題卻更是剛陳伯宗有些措手不及了,是,有了這些州郡之學讀書人一定會多起來的!但是陳伯宗卻是從來具體想過這些人學業完成要幹什麼啊!都是去當官吧,那是絕對不可能呢!
因為大陳本來就是有著冗官的問題了,而且陳伯宗已經在籌劃著精簡官員了!所以讓他們當官都是去當官是絕對不行了,即使之後陳伯宗開了科舉但是這些人也不多是會考上啊!
另外,讓他們讀完書在去幹別的或許也是不行。百無一用是書生,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上陣不行下地也是不行。
“這……”
這個問題真的是問住了陳伯宗,雖然在陶幾秋,也就是哪位陶御史問出這個問題的時候陳伯宗腦海有著許多想法劃過。當然到最後陳伯宗也是承認他的這些方法可行卻是不能完成解決。
看來這讀書人少了不好,多了也是麻煩!
喜歡謀略南陳請大家收藏:()謀略南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