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軍事學家蔣百里先生曾說近代中國的衰落在於知識與行為的分離,也許我說的與蔣百里先生的本意不符,但是我們所製造出的武器,一次也不使用就是看著,等到戰爭來了,我們真的能夠第一時間就會使用嗎?“
“演習,說的通俗一點就是戰爭演練,和平年代,我們沒有那麼多的機會上戰場,但是並不能保證我們永遠不會上戰場,戰場形勢瞬息萬變,一次次的演習就是為了適應這一切,趙括是傑出的理論軍事學家,但是沒有實踐過的他並不能真正的帶兵打仗,因此才有了紙上談兵這個成語的出現。”
“這就是典型的知識與行為的脫節,我們很多的指揮人員都是著名軍事院校畢業,他們的理論學的非常好,但是理論無法轉化成為實踐,無法隨機應變理論就永遠只是理論。“
“我們不能在戰爭到來之時才開始將兩者結合,那樣我們是用我們士兵的命去換經驗,這是不可取的。我們要未雨綢繆,搞演習,就是未雨綢繆。”
……
總導演的話,透過影片的形式傳遍了各大戰區,並透過廣播傳到了每一個正在參加演習的特戰隊員耳朵裡。
北區基地到朱月和的距離是比較近的,開車應該不過三四個小時。
當然,這是說在沒有干擾的情況下,可惜,按照導演組的脾氣,不設定障礙那簡直對不起他們是來自外星的導演組。
按照以前,特戰一隊估計真的就著了導演組的道了,在彎道用漂移成功閃避了一個看不見摸不著的導彈之後,魏於同愉快的吹了聲口哨,這已經是他們閃過的第三個了,要放得以前這足夠死三次的了。
“嘖,隊長,你說於姑娘那是什麼腦子,怎麼就能研製出這麼厲害的東西?雷達!還是便攜的!就連虛擬的攻擊都能探測!”
坐在副駕駛座上的隊員興奮地看著戰術墨鏡上鏡膜的雷達地圖,興奮地大呼小叫。
魏於同心情也是極佳,上揚的嘴角怎麼掩飾都掩飾不住。
而在導演室,特戰一隊的三次成功閃避引起了導演組的注意,閃避一個是運氣,閃避兩個那是運氣逆天,但是閃避三個,完全不科學好嗎?!
“派附近無人機升空偵查,第四輪導彈打擊開始,我就不信他們還能躲!”總導演在第一時間就做出了反應。
命令下達後,導演組立刻開始安排,很快,第四輪導彈打擊開始。
坐在一旁安靜觀戰的於一葉在看到導彈發射後終於動了動眼皮,但只是看了一眼便又沒了反應。
她相信輔助儀,更相信那五個人。
……
“警告,三點鐘方向、九點鐘方向,30秒後相遇,建議規避方式……”
虛擬導彈快速接近著行駛中的吉普車,導演組看著三個點狀物越來越近,這次應該會成功了吧……
喜歡科技時代:最強學習系統請大家收藏:()科技時代:最強學習系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