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開門見山的說,我想要一個工廠80萬美元的授權。”
“不可能。”弗蘭奇像是被燙到了似的,在沙發上談了一下,說:“這比20的股份要求還要高。”
“你們肯給20的股份嗎?”
“你不是不願意要股份嗎?”
“你們給嗎?”
“這要看具體的條件。”
“200萬美元一年,最多建三個工廠。”楊銳提出了新的條件。
弗蘭奇提起了眉毛:“你剛才是說一個工廠的終生授權是80萬美元?”
“那個提議已經失效了,現在換了新的,200萬美元一年,最多建三個工廠。”
“一年協議和協議只差13萬美元,這不合適閣。”
“的確有dian不太合適,好閣,這個提議也廢除。”
弗蘭奇頷首,然後認真的看著楊銳,好半天,問:“接著呢?”
“接著什麼?”
“你說這個提議也廢除,接下來的提議是什麼?”
“我沒有新提議了,因為我考慮了一下,發現了一個問題。”
“哦?”
“你們會藉著成本優勢,降價衝擊市場,完成壟斷,在此過程中,受損的不止是你們,還有我們共有股份的銳捷工廠和西捷工廠。如果世界市場上的價格被打了下來,我的損失會很大的。”
楊銳說到的問題,確實是捷利康的軟肋。
弗蘭奇很想用長遠的高利潤來說服楊銳,但這種在美國好用的投資理念,並不符合中國目前的市場。
楊銳可以用分紅賺到更多的錢,而捷利康要想壟斷市場,打的將不止是一馳格戰。
“您有什麼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