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銳先生,3萬美元的資助是沒有條件的。”吉布森急了。
“資助本身就是條件。”楊銳拉開門,道:“不介意的話,我們有些話想私下裡談。”
吉布森無奈,咬咬牙道:“楊銳先生,如果您堅持這樣,我們就只能將資金資助給其他人了,他們的研究結論,不一定是您喜歡的。”
“科研競爭?如果是這樣的話,3萬美元可不夠,你知道我做鉀離子研究的時候,花了多少錢嗎?”楊銳一句話就說的吉布森臉色發白。
同樣的,也讓剛剛熱血微冷的學生們再次熱血沸騰起來,雖然方向不同了,但只要有一個理由熱血沸騰,就足夠令人興奮了。
吉布森低下頭,一會兒,懦懦道:“當然不是想和您進行競爭,說實話,我們不想和您進行任何競爭,我們只是……只是想做些彌補,不知道,怎麼做才能令您滿意?”
這個姿態,如果用古代中國人的行為方式,基本就屬於跪求了。
剛剛覺得楊銳有dian傻的梁錦榮,也不禁升騰出一股子熱血來。
幾句話就將老外逼到這個份上,所謂的不戰而屈人之兵,也不過如此吧。
但凡是中國土產的知識分子,瞅著這種事兒,都是要走不動路的。
這就是聲望的用途了。如果是一年以前的復讀生楊銳,說我要針對碳酸飲料做一個專案云云,有誰在乎?
就是發表之前,楊銳做什麼專案,也沒有太多人關心。
但現在,凡是在這個圈子裡的人,都得睜大眼睛看著,不管他們喜歡不喜歡楊銳,楊銳的成就放在那裡。
投入了幾十萬美元的專案,ding級期刊的高引用長篇論文,科研競爭的勝利,每一項都是讓科研猿心顫的戰績。
在場諸人都是科研圈子裡的,也都或多或少的與楊銳有了交集,這些人也都知道楊銳的歷史。
在發表以前,楊銳就能籌集幾十萬美元,與加州大學的教授來一場不對稱的科研競賽,三萬美元的經費,要與論文發表以後的楊銳競爭,那還真是不夠看。
即使可口可樂能增加經費的投入,又能投入多少?
理查德當日花了100多萬美元,結果還是輸了。楊銳如果將經費增加到100萬美元呢?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可口可樂的財大氣雄,在某些時候自然是優勢,現在卻不一定了。
如果中國政府知道楊銳要與可口可樂開展一場科研競賽,說不定反而會持贊成的態度……
甚至,即使可口可樂勝利,也可能是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