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銳拿諾貝爾獎的時候,走到哪裡都有媒體捧,諾貝爾獎委員會內部,甚至有一股聲音,是希望給中國一個諾貝爾獎,從側面推動中國的民主事業的發展……
但在90年以後,媒體的聲音就徹底變了,中國的一切都要變成錯誤了。
楊銳做克隆羊幾乎都被看做是威脅了……
這是西方世界的政治正確,也是各種委員會最在乎的。
如果不是醫藥公司確實強,醫藥系統確實有錢,遊說集團確實厲害,嘴炮們確實需要用它,西地那非的透過都會受到種種限制。
因此,楊銳對於加入人體基因組計劃,也不是非常輕鬆隨意的態度。
胡池也知道此事的難點,沉吟道:“你也知道現在的外交情況,我只能說是盡力而為。”
“恩……”楊銳摩挲著下巴,道:“如果有必要的話,我們北大是可以提供一些幫助的,比如經費和人員。”
就他目前的影響力,代表一下北大也是可以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像是人體基因組計劃這樣的專案,只要拿下,北大的影響力也會大大提升的,這是雙方都期盼的大好事。
胡池倒是沒想到楊銳有這麼一說,不禁笑道:“就西地那非一項,他們也該幫忙的。”
“還是給點實在的好。”楊銳大大方方的給錢。綠石角在美國搞遊說,花了上千萬美元,數萬乃至十數萬美元的酒會,一辦就是七八場,放在國內都夠搞800場流水席,衣錦還鄉三年半了。
外交部這樣的單位,對於部屬的職員是非常開心的,哪怕不要什麼灰色收入,攢一點差旅費,買一點國外的特產都能賺翻天,但對單位自身來說,每一次出差的成本都要用外匯,實在不敢說是富裕。
類似的其實還有派出所刑警隊之類的單位,員工平日裡固然是滋潤,但真到了辦案的時候,動輒驅車上千裡的取證,長期蹲點的食宿開銷,都不是一個小數目。
楊銳就是知道這些,才會經常給轄區內的警務部門捐款。同樣的道理,捐款給外事部門,他也無所謂。
如果不算外掛,分析他和同時代的學者有什麼區別的話,除了顏高之外,主要就是有錢了。
再要仔細分析的話,那就是有錢又大方。
其他的國內學者,就算是拿到大筆的經費,因為過往的經歷,多數也會扣扣索索的用,這是一個大家還把節儉當做美德的年代。
楊銳就沒有這種習慣了,科研做到了頂峰狀態,其實就是氪金。
任何高階技能,想要提高就得花費上一級數倍、數十倍乃至於數百倍的錢。
1990年的中國,還習慣了做跟隨研究,簡單來說,就是習慣了跟著大佬混,還沒有自己闖世界的自覺,花錢的時候自然喜歡考慮價效比。
但是,做伺服器第一,從來就不是有價效比的事。
胡池雖然不習慣這麼直白的操作,見楊銳堅持,也就應諾了下來,轉頭道:“如此一來,你就要考慮考慮,國內競爭的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