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玄幻魔法>水滸真說> 第八十七章 密州選地建鹽場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八十七章 密州選地建鹽場 (2 / 4)

阮小二看得清楚。

“官人做事,從來不會毫無準備。既然開了這個口,那就說明此事可為,我們當然做。”

小五小七紛紛表示同意。

陸陽道:“那就好,你們挑選一些信得過的兄弟,咱們明天就走。”

三兄弟也不問幹什麼,也不問去哪。找了二十個家中有父母兄弟,卻無妻子兒女的親信,跟著陸陽天不亮就出發,一路往東。

他們花費了四五天時間穿過青州沂州,到達了密州和海州的交界處附近。現青島和連雲港之間)

陸陽想在海邊建一座鹽田,用曬鹽法制取粗鹽。

現在大部分海水製鹽用的還是煮鹽法,就是將海水放在鍋裡煮,等濃度變高後就會析出海鹽結晶。

但是這種方法就像阮小七說的,費時費力。

如果規模太小是成不了氣候的。

但是鹽田曬鹽法不一樣,這種方法是在海邊平坦的灘塗上興建鹽田,趁著漲潮將海水灌入鹽田,海水在太陽的暴曬之下濃度漸漸變高就成了滷水,最後析出鹽粒,基本不需要什麼人工。

所以鹽田建好以後在這裡派一些人負責收集搬運就行。

鹽田曬鹽法最早出現自北宋,但是現在因為技術剛剛出現,還是個雛型。所以損耗極大,成品質量也差,所以並未大面積鋪開。

民眾所吃的海鹽九成以上還是煮鹽。

陸陽知道的是後世九百年來不斷改進的方法,無論是效率還是出鹽品質都遠勝其他私鹽販子。

唯一的要求就是日照要充足,這一點密州倒是勉強達標。

其實曬鹽法最好是在熱帶,但是陸陽不可能跑那麼遠去蓋鹽田。

運輸成本就不行。

登州有登萊水師駐守,在那邊曬鹽太容易被發現。

這裡是山東半島的另一面,登萊水師除非有作戰任務,要不然不會往這邊來。

一行二十四人趕到了密州下轄的琅琊縣。

這裡靠近大海,東北方向有片海域延伸進內陸,形成了一個規模龐大的海水湖,就在大珠山以南,琅玡臺以北。

這裡靠海避風,乃是最佳的鹽田建設場所。

這次出來,陸陽並未告訴社員們他們要幹什麼。

社員們也沒有問,因為他們知道陸東家不會害他們。

第二天,陸陽租了一條小船,讓阮氏兄弟架船載著自己,沿著海岸線一路行駛。

終於在車輪山北側,發現了一片地勢平坦的灘塗,正適合蓋鹽場。

他們回到了租住的村民家中。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