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幾個正用這套琉璃盞喝酒呢。
琉璃製品十分稀少,比大多數玉器都要珍貴。
要說起它跟玻璃的區別,陸陽到是懂得一些理論。
玻璃是二氧化矽跟其他材質的熔融混合物,而琉璃則是人造的水晶。
是二氧化矽的結晶體。
二者有本質上的區別,但是外觀卻很像,陸陽曾經想過製造混色玻璃來魚目混珠,冒充是琉璃製品。
但是他失算了,燒紙玻璃的難度雖然沒有琉璃那麼大,也不是他一個門外漢辦得到的。
而且中國在公元前一千年就已經研發出了玻璃製品。
越王劍上鑲嵌有兩顆藍色的珠寶,原本以為是藍寶石,後來經過檢測才發現是早期的玻璃,因為裡面有明顯的氣泡,天然形成的寶石裡是沒有氣泡的。
由此可見玻璃其實出現的很早,只是一直不發達,難以與瓷器相抗衡。
漸漸的陸陽用玻璃製品賺錢的心思也就淡了。
不過這套琉璃盞倒是給了他另一個靈感。
梁中書挑選禮物倒是很有心意。
這套琉璃盞是紫、緋、綠,三種顏色的混色。
在宋朝的時候,三品以上大員著紫袍,五品以上著緋袍,七品以上著綠袍。
這就是所謂的貴色。
與之相應的有青、紅、黃、黑、白,五種賤色。
這套琉璃盞剛好是三貴色組成,價值奇高。
古代的紫色製取不易,一直到工業時期,可以化學合成紫色染料之前,紫色都是十分珍貴的顏色。
西方會用一種海螺的外殼提取其中的天然紫色。
中國則是用紫草的根莖來提取植物染料。
紫草是一種藥物,喜歡比較偏冷的環境。
廣泛分佈在現今大遼和朝鮮境內。
大宋的河北山東河南等地也有一些野生紫草,但終究不成規模。
再加上古代染色技術的限制,往往需要反覆染上十幾次才能較好的上色。
植物染料比起化學染料還有掉色的毛病。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印染紫布成本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