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俅道:“樞密不需擔心,不是高俅誇口,只要太師保舉高俅領兵,親自前去征討,定能一鼓作氣,拿下樑山。”
蔡京道:“太尉肯去,那自是再好不過了。明日我就在朝前保舉太尉為帥。”
高俅又稟道:“只有一件,須得聖旨下令,督造船隻。或者用原本的官船,民船,或者以官價蒐購木料,打造戰船。水陸並進,船騎同往,到時候方可成功。”
蔡京點頭:“此事不難,朱勔在南方,要籌集木料船隻輕而易舉。既然此計已定,明日便去大內相見,面奏天子。”
兩人這就告退。
第二天五更,眾官員在殿閣相聚,在此歇息,等候上朝。
朝鼓響起,各依品次,分列丹闕。
拜舞起居已畢,分文武兩班列於玉階之下。
只見殿頭官手持淨鞭,一聲鞭響:“有事早奏,無事退朝!”
太師蔡京出班奏道:“啟稟聖上,前者曾遣樞密使童貫統帥大軍進剿梁山。近日因天氣炎熱,軍馬不服水土,多有傷病,且賊佔據水窪,非船不行,馬步軍不能進剿。因爾權且罷戰,各自回營暫歇,別侯聖旨。”
皇帝說道:“再遇到這種炎熱的天氣,也不能發兵了!”
蔡京聽皇帝的口吻,回稟道:“陛下,可令童貫於太乙宮聽罪,另選一人為帥,再去征討。乞請聖旨。”
趙佶嘆道:“梁山賊寇,乃朕心腹大患,不可不除。誰能為寡人分憂?”
話音剛落,高俅便出班奏道:“微臣不才,願效犬馬之勞。去剿此寇,伏取聖旨。”
趙佶說道:“既然愛卿肯替朕分憂,那便挑選軍馬,擇日出徵吧。”
高俅又奏:“陛下,梁山泊方圓八百里,非州船不能前進。臣乞聖旨,在江南一代採購木植,命工匠督造戰船,或用官錢售賣民船,以為作戰之用。”
趙佶擺了擺手:“委卿執掌,自行處理,可行即行,勿要害民。”
高俅俯身:“臣安敢禍害百姓,且請寬限,以圖成功。另選吉日出徵。”
當日百官退朝,童貫高俅送蔡京回到太師府。
蔡京便喚中書省官房掾史。
傳奉聖旨,定奪軍馬。
高俅說道:“前者曾有十節度使,多為國家建功,或徵鬼方國,或伐西夏,或抗大遼。武藝精熟,慣經戰陣,手下精兵猛將頗多。請差撥為將,組建大軍。”
蔡京也沒有意見,這十位節度使麾下的兵馬都曾經在戰場上建立功勳,跟從未見過征伐的東京禁軍和河北禁軍比起來要厲害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