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劉法大軍的參軍。
按照宋朝的規矩,大軍出征,必有文官擔任參軍。
參軍的職責不只是出謀劃策,還要幫皇帝看好武將,防止武將叛變。
蔡京雖然已經去朝,但他在朝堂上的影響力還在。
這次推舉參軍,他就命自己的門生們參奏了一個跳的最高的上去。
王黻、梁師誠、楊戩、李彥四人就推舉了一個他們最討厭的反對派去當參軍。
前兵部侍郎,現吏部員外郎張克公。
此人是張叔夜的從弟。
朝堂上的刺頭。
蔡京還當政的時候,就屬張克公罵他們幾個奸臣罵得最狠。
後來蔡京是在忍不住了,就把他發去吏部當了六年閒差。
前不久蔡京罷相,張克公第一時間跳出來,集合了許多蔡京政敵,準備趁機把蔡攸和其他幾位奸臣一起扳倒。
可惜人家蔡京罷相是主動辭職,可不是宋徽宗幡然悔悟。
張克公聯合了諸位清流大臣,和太學生聯名上奏。
奏疏中言辭激烈。
“小臣張克公,攜諸公並太學子謹告陛下淮西王慶造反情形,上達聖聰。
王慶起於淮西,轉戰荊湖。
五年至此,官軍不能擋。
非是軍士不強,兵甲不利。
實在是朝中奸黨,收受賄賂,隱匿戰況,任賊肆虐,欺瞞陛下。
推說軍士們水土不服,且罷兵休戰,以致今日,釀成大患。
王慶事態猖獗,前月再破雲安州,擄掠,無惡不作。
所過之處,慘不忍睹。
攻佔八座軍州,八十六個州縣。
蔡京父子覆軍殺將,喪師辱國。
還能在此大言不慚,紙上談兵,簡直是喪心病狂,人神共憤。
請陛下速誅蔡京等誤國奸臣,御詔天下。
再派智謀之士,輔佐劉法,速行征討,剿滅王慶。
救生靈於塗炭,保社稷於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