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過得很快,在老家鹹魚了半年的張希,每天都過著地主老財的腐敗生活,感覺自己身體都有些生鏽了。
這天,鄭家集一戶村民的家裡,一身書生打扮的張希,正對這家主人說著什麼。
“這豬舍要經常打掃,不然豬是很容易生病的,一定要時常注意它們的情況,一旦有生病的,要趕緊把病豬單獨關起來,防止其他健康的豬被傳染。都記清楚了嗎?”
張希一臉嚴肅的對眼前的中年男人反覆的叮囑。
“小人清楚了,一定按照主家的吩咐去辦。”這個中年人小心的奉承這張希。
在家閒著沒事的張希,看到鄭家集雖然因為變成自己的食邑,稍微富裕了一點,但是那是相比以前。
在他看來,這些村民的生活還是非常窮苦的,於是他便打起了帶領村民致富的心思。
至於怎麼讓村民致富?張希其實也沒有什麼好辦法,乾脆就搞起了現代農村比較常見的幾種副業。
讓鄭河找了挑選了幾個看起來比較老實的人家,張希負責出錢,讓他們養豬,養雞,養鴨,養魚以及種蘑菇。
說實話,張希是真有錢,別的不說,每年夏天他和王鵬家做賣冰的生意,就能掙到不少錢。再加上他走南闖北弄到的一些錢財。
別說讓幾戶村民折騰了,就是讓鄭家集全部的人家都可勁折騰,他照樣賠得起。
就這麼折騰了半年,還真讓他折騰出了一點東西,首先養魚和養鴨子是成功了。
他在回牛山的山腳下弄了幾個魚塘,水裡養魚,水上養鴨。現在整個平邑縣縣城的酒樓,基本上要用的魚和鴨子,都是從鄭家集進貨。
當然,也有比較失敗的。養雞就弄賠了,一場春雨過後,養雞場的雞也不知道得了什麼病,一下全死了,徹底的賠了個精光。
當時的負責養雞的那戶人家,給傷心的好幾天吃不下飯,好在這事不用他們負責,不然就不是吃不下飯這麼簡單了。
種蘑菇的那戶人家倒是不算好也不算壞。剛開始一朵蘑菇都沒種出來,後來,張希改了注意,又改種木耳。
這才算好,因為在古代種植木耳一直都有,他又跑到雁門提劍司找了不少資料,木耳這才算是種出來了。
最後就是養豬,豬的生長週期有些長,現在還沒看出效果,不過目前的狀況還算好,沒出現什麼大問題。
……
回到自己家的張希,剛一進門,就有門房過來找他。
“老爺,剛剛有人送過來一封信,說是京城那邊送來的,我已經讓人送到老爺書房了。”
“我知道了,你繼續看門吧。”
說完張希就往院裡走,到了正房脫下外套,直接就去了書房。
說是書房,其實根本沒有幾本書,這裡主要的功能其實就是張希用來想事的地方。
找到門房所說的信,張希拿起來一看,信是林友若寫的。想到當初兩人分別時的情景,不由得嘆了口氣。
開啟一看,信上大部分的內容都是一些他在青縣的瑣事。最後說道,他已經被朝廷下令掉回京城,將要擔任戶部員外郎的官職。
還有就是,他的長子已經出生了,希望能讓張希當做他兒子義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