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暗黑大宋> 第二九〇章 驚豔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九〇章 驚豔 (1 / 3)

王巨又掏出一張畫。

實際只要看到畫,九成大臣已經會意。

兩廣除了珠江三角洲外,多是山區地形,多數地區的溪河以短平快為主,颱風到來,山洪暴發,河流湧大,然到了旱季,沒水了。這種情況建堰難度很大,土堰都不行,必須用石堰才能牢固,才能擋住山洪暴發的衝擊。不管這個堰是大是小,即便後世,兩廣許多小堰仍多是石堰。

以現在宋朝與兩廣的關係,即便有錢,也不會這樣花下去。

於是王巨換了一種方法,不建設尋常的堰壩,也設壩,就設在各個山區的小河小溪裡,這些河溪不會通航,因此在河中置壩,但不置陡門,這麼一攔,上游的水位必然抬高,然後順著水壩往下漫溢。水會繼續得洩,但水中壩處水位抬高了,一是可以引水灌溉,二是在旱季時,也起到一些蓄水作用。成本低廉,簡單易行。

別看這兩樣小東西,如果將這兩幅畫印刷,分散到兩廣與荊南各縣知縣手中,由他們推廣,最少能造就幾萬頃耕地。

並且它也對了韓琦的胃口。

這兩樣小東西,老百姓自己就可以置辦了,不用國家掏一文錢。

錢將韓琦弄得苦逼了,並且他都不敢聲張,不然還不知道有多少人彈劾他呢。

“不錯,不錯,是一條好措施,繼續往下說,”韓琦道。

確實不錯哪,連彭思永都無話可說了,民以食為天,這兩樣事物出現,會得到多少“食”。

王巨又拿起毛筆,從洞庭湖開始。一直拖到江寧,然後說道:“古人稱這一塊為江東,因此下官所說的便是第二條。江東圩。”

“圍田?”

“張公,非是圍田。而是圩田,土於圩。”

“有何區別?”張方平不解地問。

“圍田多指太湖地區,又叫太湖圍,從唐朝開始,到吳越錢家大肆圈湖為耕地,由是東南成了我朝最重要的糧倉。但是再往西去,還有大量湖蕩子,包括太平軍。無為軍,和州,舒州,以及鄱陽湖洞庭湖與古云夢大澤地區。同樣是圈湖為田,但兩種形式不同。東南易受海風影響,特別是秋季來臨,秋潦嚴重,不過因為離海近,來得快,去得也快。江東圩形式不同。它們離入海口遠。水流動同樣需要時間的,就象大順城之戰,二十多天後死屍才飄到京兆府。”

“那個就不要說了。”曾公亮道。

“曾公,下官只是舉一個例子,實際華池水與北洛水水流還是比較急的,但長江水流則更平緩。因此從春汛到來,長江水位便漸漸抬高,一直到秋後水位才會下去。所以它的汛期多在夏天,而且數月都有汛情,因此用圩與圍區分。”

王巨記得小時候看史書,他搞不懂很多事。比如伍子胥過昭關,實際昭關那個山很矮小。周圍也沒有什麼惡劣的大山,為什麼非得從那個關過去呢?

還有曹操下江南。為什麼非得要打造戰船呢。似乎元人南下,清人南下,皆沒有訓練水軍了。還有九江那麼好的地方,為什麼白居易說是卑溼之地?

後來才明白,這還是他看書多的原因,不然很多人還不會知道奧秘,然後瞎分析赤壁之戰勝敗。

這個原因就是江東圩。

自沈括兄弟開發萬春圩後,北宋迫於人口壓力,開始大肆建設圩田,湖泊沼澤變成了平川,還用得戰船嗎?但在三國時,那來的圩田,到處都是湖蕩子,不用水軍如何拿下江南?

這是宋人的功勞,但還沒有出現,王巨提前將它拿了出來。俺是一個懂水利的人……

“原來如此,若那樣,這些圩田豈不是小半年時間在水下?”

非是水下,而是河面比圩田高。

“正是,所以得築圩埂才圩耕種。”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