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暗黑大宋> 第三〇一章 等機會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三〇一章 等機會 (2 / 4)

“這個全二長子倒也忠心,韓公,替朕草詔,賜他一百金,以獎勵他忠主的表現。”

“一百金……”

“國用如些糜爛。許多錢帛已用在莫明其妙的地方,難道朕賞一百金也不行嗎?”

“喏。”韓琦沒辦法。只好親自草詔,心中不服氣哪。就算一百金不多,也不值得我親手來草這個詔書。

“有沒有查出兇手?”

“臣當時在涇陽縣西北仲山下測量地勢高度,哪裡幾乎無人煙,林又密,兇手脫逃,無法查詢。”

“韓卿,再順便草詔,令陝西各地官員,務必將此兇手抓住,居然敢謀害我大宋棟樑之材,膽子真不小。”

韓琦終於聽出來了,王巨不但搭上了皇上這條線,似乎搭得很深。

其他三個宰相心中也是五味雜陳。

現在就有一件事尷尬了,那便是這個勾當鄭白渠公事的正副使。如果是原來,讓楊蟠擔任正使倒也無不可。可皇上若站在王巨這邊,會怎麼想,明顯是中書在坑王巨哪。

“王巨,朕聽聞你去了成都?”

“陛下,臣只能說是去了成都府路,根本未去成都,到達成都府路後,便一直在觀看都江堰,就連元宵節也在觀看,然後便匆匆忙忙返回陝西。”

“為何觀看都江堰?”

“臣以前只有一次路過鄭白渠,那便是從華池進京述職,以前從延州科舉,並沒有路過鄭白渠。那一行臣剛從大順城之戰中恢復過來,有些勞累,便走得慢。於是無意中看了一下相關一帶的地形,當然那時也未想過鄭白渠,但僥倖記得一些地形。因此韓公想讓臣重修鄭白渠時,臣就回想起這段記憶,發現想修鄭白渠,不但許多地段要開石渠,還要修大型水堰,用以貯水引水抬水。臣雖然有些想法,但不敢盲目去驗證。況且這個驗證不是當年就能看出來的,必須經過幾百年時間的考驗。因此想去看看都江堰,直接從它身上借鑑。”

實際都江堰因為年久失修,也陸續出現了一些問題,但那與王巨無關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朕明白了,那麼鄭白渠打算如何修葺?”

“臣去看都江堰時,楊勾使,程都監與侯知縣已經認真勘探過,目前他們提出兩條建議,一條是自石門洪口處開始,至駱駝項,與白渠匯合,只行十餘里,這條建議用工不多,並且多是平原地區,用費也會很少。若是再延伸一點,可就著地勢,延伸二十里,至臨涇鎮城東,就高入白渠。不過缺點就是借水的水位低,因此灌溉面積有限,高處更是無法灌溉。第二條建議,便是從石門北面新開一條新渠,與南涇水自西合一,引南涇水入新渠。可灌田兩萬頃。如果再開渠向東,直至三限口,合入白渠。灌溉面積會更多。這是他們的看法,如臣之見。若是興修合理,再修一些大型水堰,將水位進一步抬高,可以再向東打通到沮水,利用漆水與沮水,那麼三條白渠全部能得以恢復,而且操作得當,會勝過唐朝白渠規模。灌溉面積可以接近四萬頃。”

“四萬頃?”

“不過想要實現,水堰規模不能太小,否則水流量也將頭痛了。”

後人常說鄭國渠沒那麼大規模,也就是根據這個水流量計算的。但有沒有搞錯,那是幾千後的涇水與各條支流的水流量,能與幾千年相比嗎?就是宋朝,水流量也比後世強哪。

但想灌溉四萬頃,那還是要設定許多水庫的,否則這個水流量仍是一個問題。否則即便灌溉了,許多耕地仍用水不足。

這個四萬頃卻將幾人小心肝一起擊中了。它不是江東圩四萬頃。而是陝西的四萬頃,一旦修起來,會帶來多大的意義?

因此趙頊立即興奮地問:“那麼用錢幾何。用工幾何?”

“這個不大好計算,不過沿途雖有一些不堅實的油石,但多是堅硬的青麻石,我與楊勾使幾人大約計算了一下週邊諸縣能挑出來的勞力,也大約估算了一下,如果快,又按照臣的想法去重修,大約會是三年辰光。”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