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老弟,你說這話可冤枉我了,雖然我家產不及諸位,我家也略有薄產,與你們一樣,有七頃地,但在田冊上只錄了兩百餘畝,一是降等戶,二是隱稅務。你們有損產,難道我沒有損失?”
“你怕什麼,不是有一個有出息的兒子!”
“彭老弟,你怎麼說話淨冤枉人哪,好,我只說幾句,馬上就走,現在說第一句,那小評事雖然手段狠,但可曾拿過貪過,可曾徇地私?”
趙員外這才問到點子上。
為什麼王巨讓大夥頭痛,就是這個不貪不拿,那怕家中有事,都不收任何人的禮,聽說在華池縣,自己還掏腰包替國家墊付了一些錢帛,並且讓外父也墊了一些錢帛。
所以在這上面抓不到任何把柄,要麼就在渠工上糾纏,但渠工上自己真沾到理了?
這個油鹽不進,才讓大家難受。
所以看樣子也不可能因為趙度而走後門。
彭員外這才色霽:“那麼趙兄前來,我相信不是真探望曾員外吧。”
說完扭了扭身體,他們打得輕一點,可是同樣後面被抽破了,依然會痛。
“說實話,度兒被那小評事喊過去幫忙,我真夾在中間難受了,因此將度兒喊回家中責問,誰知道度兒一番話卻讓我茅塞頓開。”
“什麼話讓你茅塞頓開?”
“諸位,你們想一想,鄭白渠為什麼只能灌穿我們這幾個縣?”
“趙員外,你不是廢話嗎,再往北,全是山,如何修渠哪。”曾員外氣呼呼道。
他這個說法也不大對。不錯,整個陝西就關中這一塊多是平原地區,西到郿縣。東到潼關,南到秦嶺。北到華原北部,就這片不大的區域,成為了華夏文明重要的搖藍地之一。
然而這塊比較平坦的地區同樣也分高低,比如南白渠地勢就比較低,取水容易,太白渠地勢就比較高,取水難。還有北洛水的下游地區,同樣多是平坦區域。因為地勢高,儘管王巨第三階段走的是鄭渠路線這條高水位,也就是原來鄭國渠的那道渠址,但無法將水送到北洛水,也就是三分二的鄭國渠實際徹底失去效益了。
這次修過後,宋朝還能精力再修哪?
到了後世,可能科技更發達,但沒有了足夠的水源,如何去修?這意味著真正的鄭國渠喪失了最後一次恢復原有面貌的機會。
這個,幾個員外們就不大清楚了。但也能這樣說,王巨雖然走了一段高水位,可能不能再往北再高?都是山了。怎麼修哪。
“是不是都在涇水之北?”
“你就不要賣關子了,直接說吧。”曾員外道。這都是廢話,往西那是咸陽地區,往南那是長安地區,能修,但屬於鄭白渠嗎?
“這一修就是近四萬頃耕地,並且多是一等良田,得養活多少人,十幾萬戶吧。”
“那來的十幾萬戶?”
“若是朝廷派來四萬軍戶呢?豈不是十幾萬戶?最少十萬戶吧。”
“這個就不要再提了。”幾人一起反感地說。
實際他們圈田還有一個內在原因,那就是佃農。這一修,家家戶戶分了足夠的耕地。馬上他們連佃農都會頭痛,誰還願意替他們耕地?就算有官員胡來,有的百姓帶地入佃,那所得也會有限。
四萬多頃的地,想想就頭大了。
“你們只看到了地的收入,沒有看到其他的收入,幾縣那一縣城離涇水渭水最近?一旦十萬戶人家家戶戶手中有良田,意味就有了收成,有了收成就會有餘錢,況且那些軍戶朝廷每年還會繼續發十幾貫的薪酬,就算一戶一年買十幾貫物事,那也是一百多萬貫的交易。況且鄭白渠一旦修成,將會成為前線主要供糧地點,那會帶來多少交易?賺了這個錢,那勝過了多少租子?我不知道你們是怎麼想的,反正我在碼頭邊買了十來畝地,以後打算修邸店。”
“哎呀,這才是頭等大事,”曾員外一起子從床上爬起來,又痛得趴下:“婆娘,快看看家中還有多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