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長子。”
“喏。”
“聲音幹嘛那麼大,不用緊張。朕問你。”
“喏。”
趙頊要倒,說:“你不要喏了,朕問你,你家大郎為何寫這封信?”
“陛下,小的也不清楚,不過大郎在大名府吃飯,聽到兩個鄉紳的議論,隨後就寫了這封信,說是比治河還重要。”
“沒有治河重要,不過確實也很重要。那兩個鄉紳議論了什麼?”趙頊還低估了它的作用。
全二長子將事情經過講了一遍。
“雕蟲小技!”趙頊不屑地說。不過王巨說轉移視線,這個計策也不錯。然後又問:“那你們這一路看了什麼?”
“看了很多地方,黃河北流,御河,滹沱河,漳河,還與百姓談了談,對了,陛下,我們還遇到了三股小盜匪。”
“盜匪?”
“都是活下去的災民,一般十幾人一夥,都讓我們打敗了,還全部抓獲了,不過大郎問清楚情況後,給了他們幾十貫交子,讓他們回去做良民百姓,並沒有送到官府。”
“唉,朕之失啊。”
“陛下,大郎說仁宗時也有,眼下國家困難,這種情況難免會發生。太平了,那個百姓願意冒著殺頭的危險做盜匪?”
“一定會太平的。”
“陛下是好皇帝。”
“朕也不打算做好皇帝!”趙頊兇狠地說。全二長子嚇了一跳,他也誤會趙頊意思,趙頊指的好皇帝是老好人皇帝,不是他想的那種好皇帝。
“那你家大郎可說了黃河什麼?”
“沒有,現在正在看東流,看完了再去看故道與濟水,然後回京向陛下稟報。”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他倒是很辛苦。”
“是吃了很多苦……”全二長子老實地說。
“唉。”趙頊不知道說什麼了。
“陛下,我這裡有兩樣物事,你順便帶給兩位太后。”
趙念奴說著,讓婢女端出兩個小罈子。她先開啟第一個罈子,趙頊驚奇地問:“玉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