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暗黑大宋> 第四〇四章 私軍(下)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四〇四章 私軍(下) (3 / 4)

在信中他還反映了一個問題,不是大家所想的。遂寧甘蔗業萎縮,規模不小,川南許多地區甘蔗業同樣可觀,問題是有背景的發展起來了,沒有背景的淘汰下去了。

只能說經過張順王小波叛亂後,大多數耕地得到分配,巴蜀的兼併壓力比陝西與中原的小。反映的問題很多,再比如朝廷對巴蜀徵稅比較困難。於是用帛代替糧食徵稅,結果導致當政絹價上漲,甚至巴蜀百姓將絹往朝廷運,那邊因為缺絹,從荊南將絹往巴蜀倒調運。這豈不是嚴重浪費?

這個問題還真有點難決了,它的根本不在於貨物上,而在於貨幣……當然,王巨現在不會對貨幣產生什麼想法的,同樣很麻煩的。

不過受地形影響,巴蜀甘蔗業卻不及兩浙。這個原因也就是市場。成都府一帶人煙稠密,不過周邊地區就不行了,往外運。運費又高。除了高價的糖霜。

但放在兩浙路就不存在這個問題,一條大運河,想怎麼運就怎麼運,因此不僅是糖霜,還有一樣東西,甘蔗汁,以及石蜜,用甘蔗汗做的蜜餞。

因此兩浙甘蔗種植規模遠勝於巴蜀,所以趙度建議。暫時放棄巴蜀,離得遠。不易管理,運費高。成本高。那麼由葛少華兼顧著廣南的甘蔗,他在兩浙負責兩浙甘蔗。成本方式仍與木棉一樣,由兩浙官員用稅賦墊付,內藏庫收益上來後,再償還給三司,這樣還節約了一筆不菲的費用。

反正這種合營後,王巨將六成收益交給了內藏庫,也等於是內藏庫產業了。

趙頊也同意了。

不過王巨接到信後,又回了一封信,刻意講了一條,這個銷路不僅是宋朝與宋朝周邊的地區,還要將主意打到市舶司上,特別是杭州市舶司,有許多船隻與倭國人高麗人打交道,而倭國那邊似乎產銀,因此可以與這些海商交易。

眼下不會擔心銷路,未來則要將銷路擴大化了,這樣才能提高利潤,另外就是技術保密。洩露出去,商人賺錢了,那也只是賺錢了,能做什麼?

所以這個蔗糖的利潤不會小,不是延州幾家商戶在廣南種的甘蔗,而是廣南東路與兩浙路所有的甘蔗,只要能收購兩三成上來,產量也是驚人的。

並且又與燒酒不同,銷路有限,口感還不大習慣,因此利潤跟不上來。它開始時利潤會是賅人的數字。

不過有一件事,王巨要進京說明。

那就是均輸法,似乎這個均輸法在大多數人反對下,等於沒有執行,或者說執行了一部分,但這個棉花多半王安石要執行了,它不是百姓的產業,而是內藏庫與三司產業,商人無權干涉。

那麼蔗糖十之八九王安石也會讓發運司經營,那肯定是不行的,說不定都能錯過前幾年暴利的好時光。

但這個具體的,王巨沒必要說了。

“看吧,看來不久,我可能會進京城任職,若是財政寬裕,我會請求官家,先從三司透支一些款項,再從內藏庫墊付,先將武器裝備起來。鎧甲,那要等於明年開春了。並且就是明年,也未必能將鎧甲裝備齊整。然而裝備只是一部分,在華池時,我雖重視裝備,但更重視的不是裝備,而是訓練。”

“子安,放心吧,這九十幾營保捷軍就交給我們了。”王君萬道。

“子安,如果你來領軍就好了,”姚麟說道。

他說的非是讓王巨親自掌軍,還是邊路知州,如果用兵,那就是四邊路。蔡挺能力不容置疑,大順城扁完了,到葫蘆河又將西夏人扁了。但這一扁過後,西夏人對蔡挺也是死心塌地了。頂多小規模的衝突,因此與蔡挺無關。

用兵的必然是其他三路。郭逵是武將,但武將也未必可靠,葛懷敏不是武將嗎?那個王韶似乎不錯,但一仗未戰,真打起來,天知道行不行呢?

至於李復圭,更沒有人敢相信了。

兵悍將勇不行,還要主帥指揮有方,這才能建功立業。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