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暗黑大宋> 第四〇七章 真正的老師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四〇七章 真正的老師 (1 / 3)

張載也走了過來。

此時大小蘇在宋朝開始漸漸有了很大名氣,但與張載不同,一個是在詩詞歌賦文章上的名氣,一個是在儒學上的名氣。

“見過子厚兄,”小蘇站起來唱了一喏。

這叫各敘各的,比如王巨與侯可雖然歲數懸差巨大,不過平時還是以平輩論交,但二程卻是侯可的外甥,張載與二程平輩相交,豈不是亂了套?但一點也不亂,同樣,各敘各的。

現在張載與王巨住在一起了,二程必來拜訪,然而二程若是對王巨擺長輩姿態,那會有的苦頭吃!

“子由,勿用客氣。”

瓊娘又過來沏茶。

小蘇繼續吐槽:“子安,可聽說過李參?”

“知道一點。”王巨答道。

他不但知道,而且比較清楚。

今年自京城回到鄭白渠後,王巨也開始做準備了,因此與葛少華以及趙度通訊中,刻意問了幾處民情,這也是趙度留意巴蜀百姓生活情況的由來。

然後又讓陶青與黃良悄悄外出,打聽一下各地情況,包括一些重要官員的情況。可能訊息來歷不明,但多少會產生一些幫助作用。

比如現在王巨對許多地區百姓情況便有了一個籠統的瞭解,只有對荊湖兩路、廣南西路與江南西路情況不大熟悉。

情況比王巨想的要好得多。

流民流匪開始增加,一部分就是三丁刺一,這是韓琦的錯。還有一部分是災害,韓琦有一部分錯,若無黑窟窿,國家有財政了。救災及時,流民流匪也會少一點,但就是朝廷有錢賑災。還會產生一部分流民流匪。

龐大的積欠,但攤派到每一個人身上。也不過一人一貫錢,壓力不是太大,也不能說沒有壓力。比如趙曙死後,百姓的反應,趙頊死了,全國百姓哭嚎,實際趙禎晚年吏政開始敗壞了,但老百姓哪裡知道?只感到他們生活在變好當中。趙曙死了。那個百姓哭過?這證明了趙曙即位後幾年的積欠,已給百姓帶來了負擔,所以百姓不喜。

也就是說百姓開始感到壓力,但壓力不是太大。這對於王安石變法可不是好訊息,支援的力度與土壤不足夠多!

有些官員也感到財政的艱難,因此支援變法,但同樣如此,力度不強。

因此王巨時常在想,如是韓琦不罷相,帝相爭繼續持續兩年呢?不過這只是想一想。韓琦那是氣不過才那樣做的,當真將趙頊架空兩三年,那結果不是謀反。就是死路一條了。

這種情況也反應在張載身上,他來到京城後,寫了一首詩,芭蕉新盡展新枝,新卷新心暗已隨,旋隨新葉起新知,願學新心養新德。

一首詩七個新,也說明他對變法的態度。

王安石與他談話時,張載說了兩條。你推行新法,只要是以國家利益為出發點。天下之士都願意聽從你。第二是變法中要與人為善,廣泛聽取不同意見。這樣才能得到大多數人的支援,如果不這樣,強行推行新法,肯定會失敗。

在這一點上,師徒二人觀點驚人的相同。

不過張載也有張載的時代拘束性,變法用意就是斂財,想斂財又想與人為善那是不可能的。但斂財可以,必須拉攏大多數人,至少表面上做做樣子,然後集中力量打擊少數人,那麼反對聲音也會小一點。而不是王安石該拉攏的不拉攏,該打壓的卻不打壓。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