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暗黑大宋> 第四二六章 楚懷王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四二六章 楚懷王 (1 / 4)

王巨不想捲進去,徐徐說道:“文公,臣說過,軍器監有很多弊病,最大弊病就是平時不修造器甲,戰爭到來,倉促廣建器甲,如此一來,平時不得不豢養大批工匠,無所事事。戰爭到來時,工匠連夜趕工,所修造器甲又多不合格。因此臣進諫,每年撥出款項,修造器甲,以備不測之需。雖然這樣一來,從今年起,朝廷就要增加一些支出,但長遠卻是節流之道。並且以後製造出來的器甲,再也不會象陛下以前所看到的那樣慘不忍睹。”

“朕聽聞你辭退了許多工匠。”

“啟稟陛下,確有此事。臣將各作院局庫所重組後,對各個工匠進行了考核,一些不合格的工匠陸續進行了勸退,詳細情況,臣明天再寫一篇奏呈稟報陛下。”

這個過程有點慢,王巨先是重組,貯藏只有五庫,製造分為六院。

其他不相干的部門一律裁去。

五庫六院一監,這就是現在的軍器臨。

然後進行淘汰,退下去的官匠,第一年第二年從作頭到工匠到習學,分別給予二十貫、十貫與五貫安撫金,第三年第四年則是給予五貫安撫金。以後自己找門路了。

又規訂習學進入各院學習的時間不得超過三年,三年考核,根據情況升為六到九等官匠,不合格的就要淘汰,以免各官吏作頭變相的苛剝勒索。

這次淘汰有些狠,先後淘汰了近五千名官匠,並且還沒有結束,估計結束後,能淘汰掉八九千名官匠,下子將這個幾達三萬臃腫的機構。壓縮了近三分之一。

官匠淘汰後,便是各個官員了。

因為沒有結束,有的稟報了。有的沒稟報。

“因此這次製造更換幾萬名保捷軍器甲,費用已經與內藏庫無關了。內藏庫可以撥款,也可以不撥款。”

蔗糖肯定賺錢,但能賺多少錢,王巨也不大確定。

不過棉花與坑礦、市舶司許多經營權轉到發運司之手,內藏庫損失不小的,蔗糖是肯定彌補不了這個損失。從國家經濟整體上,薛向是做對了的,但傷害了內藏庫的收入。

這就是矛盾。也是高滔滔不悅的原因之一,畢間宗室子弟多了,僅是供養宗室子弟,一年就需不菲的錢帛。

但與王巨無關。

王巨頓了頓又說道:“另外臣再懇求陛下,在密州開市舶司。”

相比於唐朝,宋朝在這方面有些苦逼。

首先長江的變化,到了宋朝,長江入海口在往東推移,而在唐朝,入海口幾達揚州。因此海船可以直達揚州。不過唐朝根本就不注它航海,甚至禁止百姓流動,更不要說向國外流動了。然而到了宋朝。只能在杭州置市舶司,然後再透過大運河轉到長江,再從長江轉到大運河汴水。這個風險不亞於海上,區別就是江河運輸,對季風要求沒那麼嚴格。

其次國勢的變化,燕雲十六州成了遼國的領土,也不敢以登州置港,只能於密州置港。再從密州輾轉到濟水,自五丈河進入京城。

王巨提出於密州市舶司乃是出自幾個方面的考慮。南方開發,一旦量大的時候。若是順便可以利用海路,直接將南方的貨物調到北方。

另外就是蔗糖。

木棉司的統一。葛少華成了木棉司一個基層幕屬官。但這個蔗糖,王巨沒有讓三司插手了。薛向暫時未搞清楚,同樣也沒有提出要插手。

趙度依王巨的囑咐,找到海客,這一條乃是關健。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