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暗黑大宋> 第470章 動援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470章 動援 (1 / 4)

“子安,介甫公沒有利用好這次的大好機會啊。”章楶說道。

王巨的用費讓王安石心痛了,然而也不能全怪王安石。改革好,變法罷,總之是為了去除國家的種種弊病,化解國家的危機。

但王安石接手的宋朝最大危機是什麼?財政!

所以王安石變法的首要任務便是消除國家赤字,使國庫與內庫充盈。國庫沒有錢糧,如何振災,如何用兵?次之,才是改革國家的一些弊病。

最好的例子便是剛剛提上議程的免役法,一矯正原有差役法的弊端,二是斂財。所以才有了那個寬剩錢。

因此即便慶州這一戰很重要,王安石仍鑽進錢眼裡爬不起來。

不過隨著變法深化,已經造成了很多矛盾。

實際這次就是一個大好的轉移矛盾機會。

與王韶開邊不同,那是“侵略外國”,而這次戰爭,則完全是一次“自衛反擊戰”。什麼大義都有了。

如果王安石利用好了,會給他的變法帶去最好的松壓。最少沒有變法,能有充足的財政支援這場大戰嗎?

“介甫公清高啊。”

非是王安石不懂,也非是王安石清高,而是王安石與王巨不是一路子的人。再說,王安石在軍事上略欠缺,也不敢賭王巨八萬就能大敗三十萬。但王巨能說什麼呢?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王巨看著茫茫的撤向後方的百姓感慨道。

應當說王巨這次撤離政策很人道的。

百姓家中笨重的鍋碗瓢盆桌椅房宅,那是沒辦法帶了,可是西夏人要它們做什麼?難道為了撒氣將它們燒燬嗎。即便如此,也比寨破人亡強吧。

貴重的彩鍛金銀細軟。是帶走的,“寄存”的僅是不值錢的衣服布料,就是這些衣料。同樣讓百姓自己做了記號,登記在冊。戰後可能甄別時引起一些混亂,但這個也不嚴重。

關健的是糧草,糧草在甄別、稱重入各堡砦後,也會產生誤差,可戰後還有那個百分之二十的額外補償,足矣讓百姓不吃虧了。

值錢的大牲畜,如馬牛驢騾駱駝,讓王巨殺也捨不得殺。宋朝最缺的就是這些大牲畜,這些大牲畜全讓百姓馱著貨物帶走了,而且在後方王巨替這些百姓準備好了草料。

餘下的豬羊與家禽,估價時可能也會產生一些誤差,不過當場宰殺後的一半肉類,無償給了百姓自己在路上進補。難道還不滿足嗎?

這幾乎是用金山銀山堆起來的一場大撤離,戰後朝廷還不知得為之花多少錢帛呢。

但實際執行中卻產生了許多麻煩。

時間倉促問題不大,即便一些偏完的村寨來不及運到各堡砦,也做了登記,戰後補貼。當場燒燬。

問題主要是在朝廷的信譽。

就象豬羊家禽當場宰殺,如果朝廷能拿出錢帛,當場發放給百姓。百姓會踴躍之。但慶州州庫裡那來的這麼多錢帛,即便有,王巨的差官也與張亢不同,有權利發放,這些錢帛也必須用在獎勵將士殺敵上。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