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暗黑大宋> 第569章 戲耍(上)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569章 戲耍(上) (1 / 3)

這個訊號可不好,畢竟韓絳是以首相身份下來的,如果朝廷態度中立,只會將趙卨調走,而不是派中使下來調查與調解。

但韓絳是偏向王巨的,趙卨則難說了,弄不好就成了當年大順城之中的陸詵,至少現在種種跡象表明,此人乃是一個地道的綏靖派。

應當來說,連王巨都將趙卨想簡單了。

此人在邊事上,遠勝過韓絳,但心機很深沉,提攜種諤的是此人,後來屢屢打壓種諤的也是此人。平交趾時正是此人的提議,讓朝廷用郭逵替代了李憲。然而在關健時,抽後梯子的也是此人。

可能當時是死了很多兵士與民夫,但都打到那份上,匆匆撤退,實際真的很可惜。

而且這次韓絳的麻煩也遠超王巨預料。

既然撕破臉皮,趙卨也不客氣,將韓絳的種種一起曝光,甚至在延州,韓絳就已經羞侮了禁軍,只不過沒有做出類似史上的那件事,直接奪廣銳軍的戰馬,贈給蕃騎。然而類似的事做得不少,比如朝廷分配的新式鎧甲,武器,多贈送給了蕃軍。有的禁軍指使向韓絳討要,被韓絳一頓冷嘲熱諷弄得灰溜溜逃走。

所以在這件事上,韓絳犯下了一個重大的錯誤,朝廷對蕃軍一直是用之又防之。

禁軍是無能,都知道了,不僅王巨反饋,王安石也預設了禁軍無能。但不同的是,王巨在想辦法改進,而不是用蕃代漢,用蕃代禁。

為何?

宋朝的政策仍是虛外實內,強幹弱枝,韓絳是看到了戰鬥力。然而沒有看到軍隊畸形背後的含義。況且蕃兵蕃人,會不會讓人又想到了安祿山?這豈不是讓人做文章嗎?

至少在趙頊心中,韓絳這樣做。有些兒不識大體。

還有種諤的殺人,種諤為嚴軍紀。殺了不少將士。但在宋朝是不歡迎的,況且他只是一個武將,並沒有多少“生殺大權”。這也有文章可做。

而且文彥博推薦的中使是張茂則,此人初始是支援變法派的,王安石也沒有太注意,於是也同意了。實際他不知道這個大太監同樣倒戈,所以後來才有了下馬案。

因為這個內幕王巨不大清楚,甚至心中巴不得韓絳早點離開西北。

他留在西北幹嘛?難道讓他以後又重用王文諒。搞出一場兵變嗎?

不過王巨想了想,也要防一手的。

萬一這個趙卨有什麼想法,逼著自己將延州的官兵交出來,自己手中的兵力會變得更少。

因此王巨說道:“咩勝,你再回慶州,向章通判傳一道命令,讓他挑選勇悍的蕃強人,再置五營蕃騎,然後於前方水草豐美的諸堡砦安置。”

正好手中有了種種便利的條件。

首先一些死忠於橫山的部族一一被平滅鎮壓,前線可以挪出一些空間。

前方這些新堡砦。有許多臨近各條河流的河畔,如白馬川、歸德川、通塞川,以及洛水的上游。不僅是這幾個主要河流的上游,在上游還有許多支流,這些大大小小的河流形成了許多狹小的河川,可以放牧,可以耕種。至於不在河川邊上的堡砦,則進駐禁兵,反正禁兵不耕不種,供給全部來自後方,無論在哪一堡砦都一樣。

蕃兵帶著家屬。駐於各堡砦,戰時防禦。不戰時在放馬的同時便帶著可以耕種放牧,也可以替家裡帶來一些收入。正式置入官兵行列,朝廷也會發放一些薪酬,一家生活便無憂了。

正好是大勝,獎勵也豐厚,也是諸強人積極性最高的時候,那麼可以輕鬆地動援兩千餘蕃強人,編入蕃落軍行列。

前線堡砦諸多,不置蕃兵留守,就要增駐禁兵,一旦增駐禁兵,費用會變得很高昂。增駐蕃兵,實際也是在替朝廷節約開支。

置蕃騎就要戰馬,正好慶州手中還有大量戰馬未送出去。

兩千多蕃騎置了後,也能壯大一點聲勢。

當然,如果西夏河西戰役平定下來,舉國反撲,這點兵馬還是不管用的。況且從置營到形成真正的戰鬥力,也需很長時間。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