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世?”吳充愣了一下。
王珪在邊上解釋道:“王巨前去泉州,刻意繞道和州,在和州境內尋找了兩天,最後在一處默立許久。有鄉紳詢問,王巨說我夢到這裡是我前世生活之所。鄉紳刻意巴結,說明公前世一定是一個大人物。王巨說,前世我只是一個很窮困潦倒的教書先生。說完,又捐出兩千貫錢,讓當地百姓組織起來,興修了一個學堂,還修了幾條道。”
“我知道了,難怪今年那些海商們刻意弄了五船糧食運到和州,因為港口水位線淺,還差一點出了事故。難道王巨前世當真是在和州長大的?”
這太扯了。
王珪吃吃樂了起來:“吳公,你能知道前世做了什麼?”
吳充搖了搖頭。
“大約是日有所思,夜有所夢,王巨要去南方,而江東圩也是他提議朝廷大肆修建的,於是夢到了這個前世。”
吳充突然醒悟。
王巨編著那部大部頭“雜學”書籍數學,一是研究算與形代數幾何),二就是研究事物變化的規律。
然而王巨本人也沒有否認神靈不存在,只是認為神靈可能不是人們所想像的那種神靈。
其實這世界無神論者很少很少的,也許這個夢做得比較真實,讓王巨信以為真了,然後南下時真的去找自己的“前世”所在。
這哪兒能找到,因此找了兩天,才找了一個似是似非的地方,說這裡就是我前世生長的地方。
但皇上說的不是這神馬的前世,而是指王巨連這個似是非是的前世故鄉都十分重視,又豈能會不重視真正的故鄉。故土家園?
況且宋朝很繁華,當真在海外做一個海外王比在宋朝做一個位極人臣的重臣好嗎?
這就是趙頊給移民一個定論。
於是吳充立即默然不語。
不過趙頊又說道:“這樣,王公。你擬詔,問一下王巨海外各安居點的情況。以避免朝堂產生不必要的爭議。”
“陛下,此策甚妙。”王珪道。
詔書迅速下達到王巨手中。
王巨從容地回了一道奏章。
海商需要朝廷支援,有了移民,才能開發海外,才能有更多的海外出產,才能有利潤。其實這個王巨以前就說過了,不過又說了另一件事。海外也有許多強大的國家。
在另一個時空,元軍曾派出一支軍隊遠征過南海的爪哇國與闍婆國。在答哈,葛郎國王哈只葛率十萬大軍作戰,三戰三敗,哈只葛只好投降。然而因為元軍少,又不適應當地的氣候,最終不能堅守,且戰且撤,逃出南海。那次出征,元軍傷亡不大,似乎只死了三千人。
不過這也說明了幾個問題。南海諸國軍事力量不行,否則那次元軍會敗得很慘。其次這些國家也不可小視,即便敗了。也不易被征服。最後就是這些國家人煙也比較稠密了,否則不會募集了十萬軍隊應戰。
元軍也犯了宋朝的病,輕視了,聽說南海產香料,大軍未發呢,便將南海納入福建行省,他們知道南海有多大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