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暗黑大宋> 第669章 改土歸流與某人跑了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669章 改土歸流與某人跑了 (3 / 3)

二是沒有了首領,就不容易集結各村寨百姓,百姓集結不起來,就不會產生造反起義的什麼。

三是沒有首領,沒有了強大的凝聚力量,百姓就不敢對抗官府。

所以後世的中國得感謝朱元璋,老朱雖然殘忍,可棉花就是他推廣種植的,改土歸流也是他的創意……如果沒有改土歸流,就沒有云南這個大後方,那麼抗戰時局面……不堪想像了。

王巨在廣南西路花的錢帛嚇死人,不僅僅是開發,還有一部分也就用在改土歸流上了。可以說現在廣南自宜州橫山寨往東,三成蠻人地區實施了改土歸流。雖然七成地區依然是土司制度,但已經是一個了不起的進步了。況且就是這七成地區,大部分地區也在推廣漢化政策。

王巨將改土歸流的構思上書了朝廷後,又請求朝廷派流官過來。

於是自杞州一切為二,劃分為一州兩縣,朝廷擇了廣南的幾名進士過來擔任州縣的流官。王巨又挑選了一些忠厚的蠻首擔任縣尉,每一個縣好幾個縣尉,多了權就薄了。

然後看大理那邊的反映,沒想到大理那邊一點動靜也沒有。

大約他們看到交趾的慘象,有些畏懼,自杞對他們來說,也過於遙遠,平時無法管轄,因此不大在意,兩相結合,默許了宋朝經營自杞州。但這並沒有結束,王巨又讓各村寨挑選幾個精明強幹,略懂一些漢語的丁壯,讓他們到一些漢人主戶家做僱工,但不用這些主戶發薪酬,薪酬是王巨發放了,主戶的責任就是讓他們幹活,教導他們怎麼去幹活。幹什麼活呢,就是農耕生產了。透過這樣的方式,讓他們學會先進的農耕生產,而非是什麼刀耕火種。那麼一年後,他們返回各村寨,也就將先進的農耕生產技術帶回各村寨。否則還是象撫州蠻那樣,俺們吃不飽了,只好下山來做強盜了……甚至往大里說,他們帶回的不僅是農耕生產,還有漢人的語言,以及文明的生活方式,也利於雙方的融合。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可大理那邊沒動靜,相反,這事兒在宋朝鬧得可不小。

宋朝政策,消積防禦唄,既然消積防禦,如何贊同主動進攻式的改土歸流?於是紛紛上書,自此朝廷南方進入多事之秋。

不過讓許多人失望萬分,經過王巨的治理,整個廣南西路似乎又要進入“大同”狀態。至少幾乎沒有再象以前那樣,有許多抄掠現象,或者販賣人口導致大量人口失蹤。

實際餘下的各個蠻首,看到如今廣南西路的變化,一個個嚇得面如土色,省怕被王巨與寨中送出去計程車兵聯手“平均”了,哪裡敢有小動作?

整個廣南西路似乎進入了北宋管轄史上最安靜的一年。

以這種狀況,讓這些士大夫們能說什麼?難道這種安靜也叫多事之秋?因此說著說著,就沒有聲音了……

而且再說下去,那很不好的,王巨為什麼能成功,就是均田產,打土豪,贏得了廣大蠻人平民的心。那麼宋朝要不要仿效呢?

吳充不是說改土歸流,早就不討論它了。

他說的王巨置了那麼多騎馬,當然也花了很多很多的錢。

南方的戰馬沒有北方的貴,可一匹同樣也得花不少錢。不僅是戰馬,還是騎兵的相關配置,如弓箭,馬刀,馬甲,以及其他裝配,一個騎馬從馬到裝備,可得花不少錢。

而且養馬費用同樣很高昂。

然而王巨養了那麼多騎兵,這個騎馬用在什麼地方了?僅僅是曲珍帶著五千騎兵南下與占城人打了幾場小戰役。這必然不是王巨的作風。

再說透過王巨,他們也得到許多真正南方的情報,以南方那種密集的雨林,除非在特定的場合,否則騎兵罕能派上用場。這也是南方這些國家出現大量象兵的原因。

那麼王巨為什麼置那麼多騎兵?(未完待續)

喜歡暗黑大宋請大家收藏:()暗黑大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