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暗黑大宋> 第697章 芒種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697章 芒種 (2 / 4)

說的不算,得做出來才算。

燕達成了此次王巨南下用兵中的第二號主將,可見王巨對燕達的器重,但燕達表現真的不錯啊。不但用兵厲害,如今廣南主力軍隊幾乎就是燕達練出來的,儘管那個實戰訓練頗有爭議。

郭逵被逼得沒辦法,於是在今年含含糊糊地說了一件事,是吳公給我寫了一封信,信上說,安南事以經久省便為佳。

吳充弄出這句話,讓我怎麼辦?

正好吳充去世,趙頊也不好追究了。

然後在史上吳充的孫子吳儲與吳侔與“神仙”張懷素有來往,皆坐死,於是蔡條在《鐵圍山叢談》裡記載此事時,隱晦地書寫了一句:蓋逵承望相臣風旨,因致坐斃。事未竟,會吳丞相以疾薨於位,得不治。其後幾三十年,當大觀之初,吳丞相之二孫曰儲、曰侔者,以同妖人張懷素有異謀,皆坐死。一時識者鹹謂安南之役,天之所報雲。嗚呼!執事之人,主國家謀議者,可不謹哉!可不戒哉!

意思如果不是因為吳充私心作祟,讓郭逵產生動搖,如何有那兩次搖擺,沒有那兩次搖擺逗留,就不會讓軍中產生大規模的瘧疾傳染,死掉那麼多軍民,更不會讓交趾繼續逍遙法外。

所以報應來了,報應到你孫子頭上!

當然,現在王巨還沒有聽到吳充這句話,甚至都不知道吳充已經病逝。

因此再問燕達,以便了解更多的情況,當真一輩子呆在南方不成?

雖然還是未問出什麼,但大約斷定吳充對自己用兵大理不滿。因此寫了一篇長奏。

奏中先說第一件事,李斯說,臣聞地廣者粟多,國大者人眾,兵強則士勇。是以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卻眾庶,故能明其德。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一座小山,輕而易舉便能用火藥將它炸燬,但能不能將泰山炸燬?一條小河,輕而易舉就將它堵塞,但能不能將長江堵塞?就象交趾李朝,一二三湮滅在歷史長河了。國家小了雖易治,但能長久嗎?

這說法也不對的,科技進步到一定地步,照樣在長江上修三峽工程,不過對於宋朝來說,是休想將長江堵塞了。

但這個意思還是正確的,國家大了。必然難治,可是綜合力量無疑就強了,也比較耐操了。就象後世,無論列強想瓜分中國。有沒有瓜分起來,如果不是慈禧這個老妖婆子,連半殖民地地都休想撈到,相反這些列強會陷入沉重的泥沼戰。如果國家不大,早讓倭國入侵成功了。如果國家不大,早讓美帝顛覆了。想一想中東那些小國家的命運吧。

況且得到大理,代價並不高。

第二件事便是這個歸來蠻,還望朝廷儘快解決。

為何呢。它的西邊就是易溪等烏蠻部,雖然有一些地區實施了改土歸流,但許多地區因為時間緊迫,不得不繼續羈縻,包括這個易溪部。

王巨經營這裡,便是為了未來大理與巴蜀保留一條暢通無阻的通道,不過左右皆是羈縻地區,因此這條通道實際很窄。

通道有多重要,一是未來這裡可能會有大量銅礦,並且已經勘探到一處銅礦。

二是商貿往來。

三便是軍隊能相互聯絡。書信訊息能迅速送達。就象這份詔書,如果不是這條通道開啟了,那麼最少得晚半個月時間。才能送到王巨手中。甚至他與熊本的聯絡都變得很困難。

如果讓歸來蠻與易溪等部聯合起來,隨時便將這條通道切斷,大理弄不好就成了孤懸的海外之地。

不過這一回用兵歸來蠻,一定要打探訊息,謀定而後動,象王宣那樣用兵肯定不行的,八百對六千,還是匆匆忙忙地應戰,豈能不敗?並且能聚集六千兵馬。說明歸來蠻實際不可小視了。

不僅要立即用兵,還要狠狠地震懾。否則即便平定大理,瀘州地區仍動盪不休。

第三件事便是講到治理。動亂的根源不是普通的蠻民,其實許多蠻人地區普通的蠻民比漢人更可憐,他們不是民,而是奴,真正的根源便是這些蠻首,因此得想辦法改土歸流。例如象這次叛亂,便是一次改土歸流的大好時機。改土歸流了,其境也就太平了。

而且現在就有一個最好的觀察場所,王巨在廣南西路許多蠻區實施了改土歸流,讓京城派巡察官員下去看一看變化,與百姓的生活情況,就能看到效果如何。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