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他進來吧。”王巨很不悅地說。
王安禮走了進來。
王安石這兩個寶貝兄弟,王安國就算了。王安禮與王巨矛盾可不小,王安禮也知道,因此他沒有什麼寒喧,就直奔主題。
“子安,我聽聞了依政的事。”
“王府尹,與你無關吧?”
“與我當然無關。”
也不能有關哪,就是有關也不能說有關,否則王安禮就下海了。
“那你為何提及此事?”
“子安,得饒人處且饒人。”
“王府尹,古怪來哉,我這幾年一直在南方,得罪了誰,誰又饒過了我?”
“子安,莫要激動,我在成都聽聞官家馬上就要舉行季秋明堂大禮。”
王安禮所說的季秋明堂大禮實際就是宋朝的祭天大禮,共分為三種大禮,一是正月圜丘祈谷大禮,這個在宋朝很少舉行,可以忽略不計,二是冬至圜丘南郊大禮,這是最多的祭天大禮,三就是這個季秋吉辛日明堂大禮。
在前面幾代人君裡,宋仁宗時祭天大禮舉行的次數最多的,除了這三個大禮外,他還帶著大臣們舉行了什麼藉田禮、袷享禮、恭謝天地禮,也不能說是一無是處,隆重的祭天大禮在古代能或多或少向百姓論述皇權的合法性,增加皇權威嚴,還有每次大禮的封賞,也是一個籠絡人心的機會。然而每次大禮都得花費千萬貫以上的錢帛,因此王巨在早年上書說節流就刻意說了要減少祭天大禮的次數。
不過到了今年,國家政績不但不緊張,反而國庫充盈,再加上南方的捷報,所以朝廷舉行一次祭天大禮也很正常了。
說不定趙頊還會在明堂上向趙匡胤趙匡義述說他的功勞呢。至少在俺手中疆域擴大了許多……
王安禮意思說在這個喜慶的日子裡,依政縣事件傳到朝堂,就會破壞這種喜慶的氣氛。
“還有。姚畚是呂晦叔的門生。”
兩人有矛盾,話不投機半句多。王安禮說完,也就離開了。
瓊娘在屋子裡也聽到了,她擔心地說:“沒想到那知縣竟然是呂相公的門生……”
“亳州呂家?”張難陀也驚訝地問。
“師陀,你也知道呂家。”
“我在大理聽說過,亳州呂家,大宋第一官宦世家。”張難陀也有點擔心了,別看王巨馬上就要成為東府副相,如果呂家對王巨仇恨。帶頭對付王巨,再加上王巨以前那些政敵,王巨就會有麻煩了。
“與呂晦叔無關,”王巨笑道。
“為何?”
“因為有一個殺母案。”
“殺母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