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巨無輒,只好在常朝會上刻意說了這件事,是有可能收留了一些逃犯,但這個數量不會多,況且涉及到的範圍又能有多少逃犯?全部逃到船上,也不會超過一兩百人吧。
不過他也表態,會寫信給各個海客的管事,讓他們自我在船上搜查一下。並且也好甄別,想來欠下高利貸的百姓,能有什麼樣的好日子,多半是面黃飢瘦的樣子。但那些逃亡,有許多是窮兇極惡之輩,大多數因為吃得好,油光滿面。
並且普通百姓多是帶著一家老小逃過來的,逃犯可能會有數名團伙,然而不會有一家老小。
這兩條,就基本上將逃犯甄別出來了,再交給官府。
“但那些百姓呢?”孫固道。
“孫固,何謂高利貸,你當真不清楚,給他們一條活路吧。都是大宋的百姓,都是陛下的臣民!”王巨不耐煩地說。
殺人償命,欠債還錢,但欠的是什麼債哦!
古怪的是孫固這次就沒有再說話了,然而不久市坊裡就傳出一條謠言,說是海客公開收留欠債百姓,就是王巨唆使的。
但事到了這份上了,王巨也置之不理。
然而一波又興起……
程昉之死,一是年齡已高了,但興修了那麼多水利,不僅要操勞,還要操腦,特別是處理因為水利所侵佔的耕地。二是御史們彈劾,文彥博的恫嚇。
兩相結合,心情鬱悶,終於病死。
但程昉也有親人的。全部在開封城中。
人死了,就沒有必要再鞭屍了,朝廷雖沒有弄什麼追贈。但趙頊念老程有苦勞之功,因此給予其從子侄子)一些補償。
不過中使口旨傳到了。補償卻一直沒有看到。
正好王巨在宮中替老程略略打了抱不平,不知怎麼就傳了出來,老程的侄子心裡就想,原來俺的伯父與這個新宰相關係還是不錯的。
於是敲了聞登鼓,狀告死去的李師中,說是李師中受文彥博所唆使,然後剋扣了朝廷發放的撫卹。
李師中、文彥博、呂公著……等等,這些人都是舊黨大佬。關係向來一直很不錯。
掌管登鼓院的官員一聽就嚇著了,是真還是假哉?
而且陳世孺殺妻案影響還沒有完全平息呢。
這一牽,不僅牽出死掉的李師中,與舊派大佬文彥博,說不定又牽出呂公著。
於是立即稟報給趙頊。
趙頊有兩個選擇,一個認真的調查,第二個以汙衊官員罪論處。但這兩個選擇都不是好選擇,前面的牽連太大,而且文彥博不管怎麼說,影響力還在的。並且新黨大臣說不定又會藉此生事,新的爭議又要發生了。後面的就有點對不起老程了,最少程昉的從子來告狀。恐怕朝廷的撫卹確實沒有發放下去。
王巨得知後,便說了一句,無論文彥博或者是李師中,都不會做出這種沒出息的事。多半是開封府當時某個負責的胥吏以為許多士大夫不滿程昉,所以程家人可欺,便將這筆撫卹貪汙下去了。
這樣的例子有很多,就象王巨才回來時,李老漢的兒子犧牲了,撫卹同樣被剋扣了。最後牽連了許多胥吏。差一點將依政縣所有胥吏一窩端了。
王巨的那個便宜父親同樣是如此。
因此王巨建議將這個胥吏找出來嚴懲一下,然後朝廷補放一些撫卹。將此事由大化小,由小化了。也就算了。
做為文彥博的政敵,王巨能說出這番話,還是很容易的。
然而做為他的政敵卻不是這樣去想,反而認為程家人鬧事,就是王巨暗中唆使的,用此來汙衊文彥博與死掉的李師中名聲,甚至醉翁之意不在酒,說不定就是將對付文彥博,以及呂公著。
其實這是王巨對趙頊的最後一個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