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卿,你退下。王卿,你也退下。”趙頊說道。
但十幾名海客都有些騷動。他們不顧這裡是延和殿,兩邊站著的都是宋朝最頂級的大臣,上面還有一個皇帝,開始交頭接耳。
趙頊想了想說:“諸卿,遠來辛苦,朕就在宮中備宴,權當替諸卿洗塵吧。”
其實早幾年趙頊就派人暗中調查過了。
這些去彼岸的海客數量有好幾百人,多是泉州一帶的商賈。它就是王巨去泉州的好處,總的說現在宋朝對戶籍管理很不嚴格,因此讓王巨鑽了空子,派人暗中做了手腳,於是就有了趙頊打聽到的情報。
這些商賈很早就在經營海上貿易了,一開始多是拼船去海外的。
這個拼船同樣要去官府登記註冊。
然而規定是規定,有幾個人認真遵守呢。
甚至許多船隻出海或歸來,根本就不去官府登記,否則就要抽解了。
而這些人又久在海外,所以各州官府也不大清楚他們的情況。
後來王巨到了泉州,大約是因為王安石的市易法,逼得王巨交出燒酒作坊,又將竹紙作坊一怒之下,便賣給了高家,然後才有了開發彼岸的念頭。正好那些商賈手中也完成了原始財富的積累,於是一支以延州十商戶為主體的龐大船隊,開始開發彼岸。
開始時可能象王巨所說的那樣,主要是為了財富而去的,然而隨著遷徙百姓增加,這些商戶活動重心從宋朝轉移到彼岸了。他們幾乎也將家人遷徙過去,而留在內陸的,只是各個管事、經濟人或者僕雜。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也就是說,宋朝的國家機器對他們沒有多大約束力。
海上走私是一種常態,十船可能會有九船走私,以躲避市舶司的抽解,因此每每有海船主動進港,市舶司的官員都會親自迎接,設宴好言款待。
還有這張地圖。
國家約束力不大,走私是常態,這張地圖則代表著這些海客完全可以避開宋朝,與倭人、高麗、南海諸國、天竺、大食以及一些名字很古怪的國家進行交易。
而現在朝廷卻希望這些海客主動交納稅賦,還要配合朝廷派駐官員前去治理,以及籌備銀行司未來必須準備的大量金銀。
孫固犯倔。趙頊不傻。他清楚地知道實際今天是彼岸為主,宋朝才是輔。
非是海客們求助宋朝,而是宋朝必須拉攏海客。
走私是必然了。這些商賈所說的也不是虛言,不過這樣一說。大家都有臺階下了。
如果孫固抓住不放,繼續責難下去,無疑會激怒這些海客,並且這些海客交頭接耳,已經是一種不好的訊號。
所以趙頊才說在宮中宴請他們。
說著,他就從龍椅上走了下來,來到孫固面前,低聲說道:“孫卿。以大局為重。”
不要再鬧了。
如果不是他這一句,孫固還真又要爭執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