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帝制,二是士大夫形成集團,再加上官本位思想,所以王巨就是有金手指,也不能真正將宋朝徹底改革好了。
其實王巨在熙寧變法前就對趙頊講過類似的問題。
不過這時候講得更透徹。
“陛下,彼岸為了對付這一弊病,於是想出一條對策,那就是所有官員都要從村長磨礪。作為官宦子弟,多半不會從辛苦的村長做起,況且還要得到這個村所有百姓連續幾年認可後才有可能被提撥。再加上彼岸也著重教育,普通人家的孩子也漸漸開始上學了。那麼未來,就會陸續地有許多普通人家子女,在十年後,就會有許多普通的寒門子弟進入幹部階層。整個彼岸也因為不斷地推新出陳,不會產生嚴重的壟斷。彼岸都是從一無所有開始,所以易。在朝我則很難,所以還是那句話,有的問題是看到了,但無法去解決。即便陛下身為人君,都無法去解決。”
趙頊一臉的苦澀。
“陛下也勿用擔心,事有緩急,宋朝當務之急,就是西夏,以及更良好的財政制度。將這兩樣解決好,宋朝危機會進一步地緩解。那麼陛下也可以就勢做一些調整。甚至大捷之下,再加上財政健康,百姓支援,陛下聲譽達到了巔峰時,也可以大刀闊斧地做一些新的改革,將這個弊病進一步去除。”
“朕懂了,所以你將那個蒸汽機讓出一半,也是一種妥協?”
“陛下,這個真不大好說了,銀行司之讓是真的妥協,不過這種妥協是有限穩定的,即便以後銀行司規模擴大,但同樣也要這些人重新注入金銀,等於銀行司收入激增,他們的收益比不會擴大多少。然而這種蒸汽機,開始時收益不會有很多的,而且還要抽出許多資金不斷地研發改進,這一條,等臣主持時也會刻意講明。然而它的未來卻是無極限。”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比銀行司收入還要更多?”
“還真有可能,但得要過好幾十年了……陛下,也不用眼熱。”
母親還真想錯了,趙頊心中想,也就是妥協的是銀行司,非是蒸汽機契股。
…………
“去了這麼久?”王珪詫異地問。
“王公,範堯夫上了一道奏章,導致陛下產生一些想法,於是將我召到宮中詢問。”
“範堯夫呈了奏章?”
作為尚書右丞上奏章很正常的,然而與王巨在宮中呆了那麼久,就不正常了。
“王公,勿用擔心,範堯夫雖為官清廉,然而在軍事與經濟上皆不善長,只可能會受到一些人蠱惑,然後又用這些似是非是的文字迷惑了陛下。”
這樣一說,老王就清楚了。
大約是昨天皇上回來後,下詔將安燾貶到青州,範純仁前去看望,也是一種辭別吧,然後受到安燾蠱惑了。
“這個安厚卿,真不識大體。”
“王公,不識大體的人很多。”
也非是不識大體,主要是對王巨一直很排斥,再加上齊商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