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暗黑大宋> 第774章 腥氣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774章 腥氣 (1 / 4)

訊息傳到中書時,中書正在商議用誰替代章楶。王巨回來後,就寫信問章楶,那邊有沒有搞掂,搞掂了,速來西北吧。章楶也回了信,區域性地區還有叛亂,但不足為患,如果朝廷需要我,也能調回去了。

太遙遠了,所以一來一去,這封信今天才到達王巨手中。

但問題來了,章楶調回來了,未來大理將一切為二,雲南東路,雲南西路,王巨也沒有異議,因為這一切,雖然略略不利於總體排程,但利於能洗去大理百姓對故國的留戀,而且大理面積也確實太廣大了。

並且朝廷又同意了,大理特例特辦,也就是指正式置路一級別的管理官員,而非是象其他地區那樣,只有制置司、提舉司、轉運司、刑獄司。所以一切為二,再用流官制度,就避免了會出現第二個安祿山。

然而用誰擔任兩路主官,大家都感到頭痛。

這需要三個條件,第一個對南方情況比較熟悉,第二個必須要愛民,頭難頭難,在這十年內,對這兩路的選官必須要小心翼翼,直到大部分百姓對宋朝認可,兩路才能說真正屬於宋朝的地盤了。另外還有一個條件,那就是略知軍事。

比如朝廷讓苗時中接替劉誼,又讓劉誼替代章惇主持交趾路事務,就是兩個很不錯的人選。

張璪說道:“瓊州朱初平如何?”

“張公,朱知州在政務與愛民上沒有問題,可他不知軍旅。如果朱知州能勝任,那麼葛少華同樣也能勝任了。”

“這樣,兩個人選就難辦了,”老王為難地說道。

“實際還有三個人選。但是不可能的。”

“誰?”

“章侍郎,許侍郎,熊侍郎。”

張王二人都樂了。這怎麼可能呢。一個是門下侍郎,一個是兵部侍郎。一個是工部侍郎,去了雲南,那不叫任職,而叫貶放,三人無錯,朝廷如何無緣無故地將他們貶放到雲南路為官?

“其實如果不是這個軍事,老夫心中倒有一個人選。”老王說道。

“誰?”

“謝麟,福建人氏。原先擔任會昌知縣,後因政績轉遷為石首知縣,石首縣百姓苦江水為患,此人登上荊州的黃山不是安徽那個黃山),說不根治這江水的水患,我死了都要葬在這山頂上。百姓為之感動,全縣上下齊心協力,疊石障堤,水患終於化解,因此當地百姓感泣地稱為謝公堤。朝廷因此嘉獎其功。讓其知荊州。”

其實宋朝好官還真有不少,但因為不會誇誇其談,於是不能上位。

不過雖是好官。去雲南兩路也未必稱職,因為不知道其會不會掌兵啊。

“我心中也有一個人選,只是捨不得。”王巨說道。

老王問:“誰?”

“種諤的侄子,種記之子种師道。”

此人正擔任著熙州推官,而且能文能武,師從張載,也算是王巨的師兄弟。

然而要用兵西夏,這些能打的大將,能置於南方嗎?

老王說:“真不行。先讓他暫任著,反正西夏還有好幾年。但云南兩路必須在這幾年須平穩過渡。”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