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這些王巨知道啊。宋朝有誰知道?
但現在成本這麼高,還必須要金銀本金。那麼就不會有人想胡亂發行,靠絹交來謀取財富了。
不過現在。只有少數機靈的人,才聽明白。
王巨說道:“用何為本金,要麼金銀,要麼銅幣。為何我最終選擇了金銀,不僅是銅幣笨重,而是銅幣更緊張。比如發行兩億五千萬貫絹交,得要兩億貫銅幣,想鑄成兩億多貫銅幣,不提鉛錫,就是銅本身,得要五億多斤銅,上哪兒弄這麼多銅?因此我最終選擇了金銀。”
“為何不將金銀絹交與銅幣一起掛鉤?實際很簡單,金銀原先是準貨幣,銅直接用來鑄幣的,但它們本身還有其他的作用,不僅是當成貨幣,民間還需要大量的金銀器與銅器,因此它們也是商品。只要是商品,就會形成供求關係,價格就會產生浮動。能將它與金銀掛鉤就很不容易很小心了,再將它與銅幣金銀一起掛鉤,諸位,你們認為可能嗎?”
“不過你們也不用擔心,用錢帛兌現絹交,也只有今年一年,而且僅限於眼下的銀行司,明年就不兌現了。”
“那這些絹交……”一名堂吏擔心地說。
未等他說完,王巨就直接說道:“今年之所以兌現,是利用商賈將它流通到全國各地,由商賈開始一直普及到民間,使得所有人認可。認可乃是最大的前提所在!有了認可,就有了下一步。用絹交支付各商賈的絲料錢帛,也能用絹交用於發運司的和糴和買,各州縣的科配,同時我朝每年一億多的支出,其中一半可以用絹交支付。試問,總共發行多少絹交。那麼又何須繼續用錢帛兌現絹交,而導致各行務產生管理賬目混亂?”
也就是利用這些渠道,絹交已經發行下去了!沒有兌現的必要。
“沒有兌現,就可以有後面的制度,存,只能存金銀與絹交以及銅幣,不可能存糧食與布帛,或者存一塊醃肉吧。”
大夥一起樂了起來。
“金銀是與絹交掛鉤的,但銅幣沒有掛鉤,那麼另行做賬,直接從各行務將銅幣與絹交區別開來,至於放貸,貸糧還糧,貸帛還帛,貸錢還錢。但也不是永遠不兌現了,隨著銀行司的執行,南北金銀價的懸差會越來越小,到了沒有差距時,那麼就根據各種情況,制訂相關的兌率。”
這樣一說,大家恍然大悟。
王巨又說道:“至於京東路那個情況也好辦,雖然金銀價還沒有形成波動,不過到了波動之時,就來不及補救了。必須從現在就要出手打壓。因此我回去後,下令讓南方各路官員想方設法,鼓勵百姓用金銀納稅,必要時甚至可以對金銀納稅者,進行一些補貼,用此將南方的金銀調往京城。”
這也是金銀做本金的好處,因為貴重,運輸成本很低,即便一百萬兩銀子,也不足四十噸,一艘小船,只要看管嚴密,就運到京城了。
“同時我會讓三司調撥金銀過去,還有倭國來的彼岸金銀,也會截留下來,共抽出三百萬兩銀子,三十萬兩黃金,但不鑄成金銀條,只是散金散銀,投入於京東路,兌現手續費下調到百分之二,用此強行將京東路這股不好的勢頭打壓下去。對了,你也下令京東路各行務將此訊息寫成露布張貼。”
只要這個風聲在京東路傳開,某些商人囤積金銀謀利的夢想也就立即破滅了。
“天覺,實際上以後遇到這種情況,也不用通知我了。你想一想,整個銀行司能動用幾千萬兩銀子,幾百萬兩黃金,這麼龐大的財富,只要排程得當,豈是幾個小商人能攪動的?當真那百分之三的手續費用不是錢帛麼?只要幾次打壓,這些商賈就不敢動歪心思了。”
“太保,這不是我不大懂嗎。”張商英訕訕道,但也是事實,不要說張商英了,就是王巨同樣也在摸著石頭過河。
王巨忽然向他使了一個眼色,張商英會意,隨著王巨走到後面。王巨將富弼的信說了說。
“富公怎能如此?”
“可能李侍郎在洛陽的一些做法激怒了他,”王巨猜測道,具體是什麼,王巨現在也不清楚。
“但無妨,朝堂如今為新黨把持,至少新黨對我不排斥。”王巨又自我安慰道。
然而他想錯了,僅是幾天後,就有人對王巨開火了,並且就是新黨,還能算是新黨的首領——謝景溫。(未完待續。)
喜歡暗黑大宋請大家收藏:()暗黑大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