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香木是木頭,也不是木頭,它是白木香或沉香等樹木的樹心,因為受到外傷或真菌感染,然後分泌出帶著香味的樹脂,再經過幾十年上百姓的積澱,才產生的香料。
也就是不病變,就不會有香料產生,即便病變,還要經過很長時間積澱,並且只是樹心的那一小點部分。
因此產量極低,價格昂貴。
但這不是王珪說難辦的地方,老王說難辦,因為它是內藏庫的經營專案,不但與中書無關,就連三司都不便插手。即便提議,往往也會讓皇帝不悅。無他,內藏庫乃是皇室的小金庫!
王巨叫來一名堂吏,說道:“你去三司,將李司使請來議事。”
一會,李承之被帶來,王巨將這道奏摺給他看後,又將他准許海船進入朱崖港補充供給,以及整頓公使錢的想法說了一遍。
中書有這個權利,但也要三司配合的。
李承之蹙了一下眉頭,前面的建議比較容易透過,大不了撥出一些款項,在那港口邊境上修建一個交易的小坊市就可以了,或者再多撥出一些款項,將周邊道路修葺一下。
然而後者就比較繁瑣了。
不過公使錢也確實到了不整頓不行的地步。
他最終額了額首,又說:“餘下的,鹽政徵稅的不標準等問題,我回去查一下,若真嚴重,朝廷可以派官員下去處理。但沉香之事,與三司無關。”
“這個我可以向官家上書。請示處理,但我喊你來,還有一事想要商議,就是整頓科配。”
朝廷養了許多人,官員官兵外戚皇室。因此除了稅賦之外,還需要拿錢購買一些必須的物資與糧食,因此產生了科配與和糴。科配是指各類商品。和糴是指專門從南方或者一些產糧地區購買糧食排程。
一般來說,朝廷都是根據市價制訂科配與和糴的價格。但層層剋扣,因此不管那一個商人或百姓,被和糴與科配攤派到了,也就必然悲催了。
比如以前的端硯,端州百姓沒有因為端硯獲益,反而成了最大的弊政,所以包拯才上書,取締了相關端硯的科配。
還有遂寧糖霜。在史上可沒有那一個包拯出面了,因此在科配的傷害下,遂寧的糖霜產業迅速萎縮。
但朱初平呈上來的資料更讓人觸目驚心,一兩一貫的沉香木,科配價格竟然只有一百三十文!
相信還有類似的殘忍的科配。
因此王巨就著這道奏章,將一些嚴重不合理的科配整頓出來。
雖然不是取消科配,最少讓被科配到的商賈與百姓能勉強承受得起。
“子安,黎峒如何處理?”王珪問。
“王公,這些弊病,我打算向官家上書。請求派一官員前去瓊州,再放給朱知州便宜處理之權,共同處理。至於黎峒百姓……我向官家上書。讓西府撥出調令,從廣南西路撥出兩千官兵,前去瓊州,配合朱知州。再讓朱知州與各峒首領協商耕地事宜,約束部民,然後立下誓約。那個保甲的什麼,也就算了,以免騷擾百姓。”
也只能如此了,再說。那個地區沒有一些弊病,能完全整頓好嗎?
“李司使。那個賬目有沒有盤算出來?”
“王公,還要等啊。”
這個賬目盤算太複雜了。
王安石變法。起初是均輸法,實際就是大買辦。
均輸法失敗後,轉置南方九路發運司。
實際在這之前,就有了發運司存在,有時候置,有時候廢,分為兩處,一是南方六路,兩浙,荊湖,江準。一是三門峽,週轉陝西物資的。後者只置了一兩次,時間也很短,主要就是前者。它的職責一是運,負責將東南物資運到京城,再從京城撥向北方與西北各地,二是買,買糧食,買布匹,但多是糧食,也就是和糴。
王安石重置九路發運司,性質產生了改變,不僅是運與買,還負責著南方九路的調控,增加了平抑物價與節約浪費兩項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