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且宋朝種種弊病已深,即便換王巨來做皇帝,也無法將這些弊病一一矯正,一旦徹底矯正,準會天下大亂!
於其這樣。還不如開拓彼岸呢,哪裡疆域豈不是更大,而且王巨要想怎麼畫就怎麼畫。
不過王巨這六年的種種做為。以及他隱晦地說出來的一些治國的道理,不僅會延緩宋朝的壽命,還會給許多人帶來反思,再加上彼岸未來的啟示,也許未來新政權的產生,就會仿效彼岸。
那才是真正的新生開始。
這些,王巨不會與王紫川解釋了。
他說道:“子如,為何從密州趕過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賈會說道:“太保,彼岸帶來一個好訊息。”
“什麼訊息?”
“在利州發現了一個超大的銅礦。”
利州就是在更遙遠的彼岸了。大約是在智利一帶,反正現在都沒有辦法測繪出那邊標準的地圖。王巨只是估計了一下,將那個定居點命名為利州。
如果是利州。發現一個大銅礦也不稀奇,王巨臉色平靜地聽賈會往下說著。
“太保,這個銅礦估計能年產一千五百萬斤。”
王巨終於有些動容了。
一千五百萬斤,大約只有八千餘噸,放在後世,也就那麼一回事。
但這可是在宋朝。
賈會又說道:“而且根據工匠反映,保守的估計,能開採三四十年。”
“這可是一個好訊息……”王巨走了兩步,銅在彼岸作用不大,一部分鑄造器皿,一部分銅運回宋朝,換成銅幣。
彼岸貨幣同樣分為絹交與銅幣兩種,絹交與宋朝的絹交樣式不同,也不及宋朝精美,當然情況不一樣了,在宋朝做工不精美,則會有膽大的人大肆製造假貨幣。彼岸則不需要了,而且就是有膽大的人,也缺少相關的絲料。
因為兩種貨幣不同,沒有相互流通,甚至宋朝的絹交已經有一部分流通到了遼國與西夏占城倭國,但沒有流通到彼岸。海客們得到了宋朝絹交,也用來採購商貨了。
銅幣卻不同,彼岸一直在使用宋朝的銅幣,自己沒有鑄造一枚銅幣,而是不斷地用銅向宋朝換來銅幣使用,這是王巨再三申明的,因為這個銅幣是兩邊聯絡的紐帶,讓彼岸百姓不要忘記他們的根本……
不過在彼岸銅幣可能相當於的一元錢五毛錢的硬幣,所以流通的數額並不是太大。
然而在宋朝不同,銅幣越多,反而利於絹交的穩定。
王巨想了想,這可是一個好訊息,必須加以利用,因此他寫了一篇奏摺,將這個情況向朝廷稟報,並且承諾彼岸未來每年向宋朝提供一千萬斤以上的生銅,但這些銅全部是用來鑄幣的,同時每年向彼岸交納五十貫銅幣。
一千萬斤銅肯定不止五十貫錢,即便按照朝廷的收購價,也接近三百萬貫了。至於餘下的部分,用未來的十五萬兩黃金“年貢”相抵了。
“太保,你一心忠於大宋,可許多人不領你情啊。”賈會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