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丹谷部的遭遇,終於使廓州各部噤若寒蟬,宋軍繼續一路向廓州出發,各部族紛紛出寨表示歡迎,歡迎未必,是擔心自己部族也會遇到青丹谷部的下場。
種誼道:“太保,看來阿里骨真的失去了人心。”
宋軍一路西進,只有渴驢嶺一戰,青丹谷部一戰,還有攻打巴金堡一戰,實際後面兩場戰役,只能算是小規模戰役,放在宋夏戰場上,幾乎都可以忽略不計。
“原因有三,阿里骨是回鶻人,又與契丹公主聯手殺了威望很高的心牟氏,不得人心。加之他率領九萬大軍入侵洮河,結果只回來了六萬兵馬,損失慘重,各部族進一步離心。”
“湟州一帶的吐蕃雖與我朝沒有秦州吐蕃親近,但也不會象對待西夏人那樣,當成了世仇死敵,加之我推出一些頗得民心的措施,各部沒有浴血奮戰的動力,沒有這個動力,就無法撼動我朝大軍。”
“水土惡化,我朝許多人編寫史書,說是宗教導致了吐蕃四分五裂,人口太少,所佔地盤又太過廣大,又推動了吐蕃四分五裂,其實這個原因只是一部分。真正的原因乃是赤嶺以西,以至烏海,直到吐蕃高原,大規模的水土惡化,各部族不能形成一個整體,更不能聯合在一起。只要以後不讓唃氏一脈進入河州湟州廓州與積石軍一帶,吐蕃再也不能危害我朝了。”
“那麼以後河湟……”種誼有些擔心了。
“相比於赤嶺以西,河湟一帶水力資源比較豐富,惡化起來會比較慢,但未來的河湟肯定不如現在的河湟。”
現在河湟仍是適宜居住的地方,就這麼大面積,生存著幾十萬戶蕃戶。其人口密度不亞於宋朝一些人煙略有些稀疏的地區了。
其實也不是沒有辦法阻止,那就是輪耕輪牧,甚至定耕定牧。再廣植草木。實際相比於河湟現在的水土,彼岸澳洲那邊水土更差。稍稍破壞,大事就去矣,因此王巨再三下令,輪耕輪牧,並且限制了單位面積飼養牲畜的數量,同時對外來物種,特別是一些食草性的動物引進必須經過他稽核,方可透過。特別是兔子。嚴律引進,不過引進到宋朝的這些作物植物,也同樣經過王巨准許後,才帶到宋朝。但那是彼岸,河湟這邊能順利平定,未來沒有大規模的叛亂,那就阿彌陀佛了,還談什麼嚴格的水土保護計劃,想到這裡,王巨笑了笑說:“那個太長遠。非是你我所能管到的。”
大軍繼續向著西北出發……
…………
梁乙逋讓人將仁多保忠請來。
兩個遼使帶著仁多保忠來到幽州,去年遼國南到通州,西到長春府一帶。全部淪陷,耶律洪基無法去長春洲春捺缽了,只好呆在了幽州。
耶律拱辰回來將情況一一稟報,王巨態度很囂張,但遼國君臣卻能理解,這是一個屠夫,殺神,指望他能說出什麼好話來?可總體上,也不能說人家說得沒有道理。
西夏國力弱小。如果宋朝沒有能人那也罷了,有這個狠人在朝中。依然不斷地侵犯宋朝,難道遼國強大。就能強行讓宋朝打不還手,罵不還口?
於是他將仁多保忠召來,讓他傳話給梁乙逋與小梁氏,別提那幾歲大的什麼國主了,當家作主的還是這對兄妹,你們立即對宋朝停戈止武,重修於好,不要沒事做找事做。
之所以說出這句話,耶律洪基也有他的想法,遼東那塊還沒有搞掂呢。
他也聽說了王巨那個三年,那麼就將這三年熬過去吧,看到三年過後,王巨會不會離開宋朝。就算王巨平滅西夏,只要西夏不動手,遼國也有出兵相助的理由。但你們不斷地侵犯人家,卻讓我們大遼國約束宋軍不準還手,有這個道理嗎?
還有傳聞中的王巨武力,也讓耶律洪基擔心。
就象史上一樣,章楶一二三搞掉了三十萬西夏大軍,西夏垂在旦夕,派使去遼國求救。耶律洪基也擔心了,宋軍這種戰鬥力未免有些太過驚人,俺們大遼國就是出兵,也討不了好啊。於是一邊派使去宋朝勸說,一邊派使去了西夏,直接將好戰的小梁氏毒死。
兩件事背景不同,但耶律洪基的心態基本差不多。
仁多保忠“勞改”了很長一段時間,也搞不清楚什麼情況,於是鬱悶地騎馬回去。
但梁乙逋聞聽遼國將仁多保忠“營救”出來,心中大喜,親自迎出了城。不僅仁多家族與梁家走得近,仁多保忠本身也是一員能打的虎將,而且仁多家族雖龐大,仁多父子被宋軍生擒,群龍無首,一直不能成為梁乙逋的得力臂膀。
不過仁多保忠將耶律洪基的話帶到後,梁乙逋臉色陰沉下來,唾罵道,昏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