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相公,吐蕃拿下了。”
“這麼快?”文彥博喃喃道。
在他心中,王巨拿下吐蕃是沒有問題的,可問題是王巨拖到夏初,這才不溫不火地出兵廓州。弄不好,今年都休想拿下整個湟水地區。
其實其他人想法都差不多,在他們心中,吐蕃才是大國,而不是交趾與大理。
實際是交趾並沒有他們想像的那麼弱,如果王巨不用一船船大量的難民席捲,並且在難民中雜以軍隊,將他們統一的席捲與戰鬥,即便是王巨,想吃下交趾,就不知得犧牲多少將士了,實際拿下交趾後,宋朝還花了四五年時間不斷地鎮壓,包括章惇離開交趾,交趾還有區域性性的戰鬥,直到王巨前年再度為相,交趾境內才漸漸全部清靜。
吐蕃看上去是很強大,不過那是唃廝囉之時,到董氈手中已經江河日下了,至於董氈如何立阿里骨做為繼位人的,現在王巨還沒有弄清楚,但這一步昏棋,讓吐蕃再次失去強大的凝聚力。所以史上,自阿里骨以後,吐蕃先被宋朝拿下,北宋滅亡,又被西夏蠶食,後來又被金國招撫,元朝來了,又成了元朝的地盤,明朝來了,又成了明朝的地盤。沒有凝聚力,河湟也就那麼一回事了。
論個體戰士,吐蕃士兵是很強悍,可是這種部族聯盟制度,又缺少了凝聚力,可以說吐蕃還不及當初王巨出兵時的大理。
不過其他人不會這麼想,他們想的是吐蕃多次擊敗了西夏人,是多次,不論唃廝囉時,還是董氈時,西夏共計發動了近十次大規模的入侵。先後被吐蕃擊敗,甚至好幾次讓西夏人慘敗。
真想錯了,並且王巨不能說是從夏初才慢吞吞地動手。實際從阿里骨兵敗洮水與定西城時,宋朝就已經動手了。春天時派使者到各部招撫。那也算是動手。
但文彥博在老家,訊息不大靈通,也不知道其內幕。
京城官員同樣恭賀趙頊。
趙頊說道:“諸卿,即便如此,還遠不及盛唐之時。”
範純仁急了,立即說道:“陛下,萬萬不能學習唐朝啊,唐朝最盛之時。疆域達到了波斯指唐高宗時,西方包羅了整個鹹海,西南疾陵城達到了伊朗境內),但因為太遠,鞭長莫及,僅是數年時間,幾個波斯羈縻州全部失守。雖然後來仍佔據著河中,卻被河中拖累。故此,祖宗才用玉斧劃大渡河,以西朕不欲也。以免傷害中國之力。”
“朕知道了,”趙頊說。
其實趙頊也只是說一說,他臉上的笑意洋溢不止。也能看出他的心情。
確實論疆域,宋朝遠不及唐朝,可唐朝雖大,但多是羈縻地區,宋朝雖小,羈縻的地區很少,就包括西南那個國中國,基本上九成以上地區,都可以直接管理了。
西域不好說了。實際河湟一帶,如今宋朝控制的地區。是超過唐朝的,唐朝拿下了積石山地區嗎?沒有!唐朝控制了整個九曲地區嗎?沒有!即便赤嶺以西青海湖兩岸。宋朝雖迫於當地的情況,未來不會直接派官員治理,但也羈縻起來了。
他心中很是滿足。
但王巨寫這篇奏報,並不是為了報捷,當然,也是報捷,至此,才意味著整個青唐城地區,一起被宋朝囊括。
不過除了報捷外,還有其他四件事。
立功將士與犧牲將士的名單,大捷了,但有懲高梁河之敗,大捷後朝廷的賞賜與撫卹必須立即下達,這樣,三軍將士才能一直保持著良好計程車氣。而這士氣,是接下來兩年辰光最最重要的東東。
前線需要補充的糧草與物資,雖然這一戰,將主力吸引到平西堡下,青唐地區破壞不嚴重,不過整個青唐地區,也開始缺乏糧草了,三軍將士糧食也不足。這些糧食要及時運到河湟,如果讓各部順利地渡過這個冬天與春天,那麼會進一步讓各部百姓歸心。
以及贊普的人選,並且對這個贊普新的詮釋,它不是國王,而是相當於河湟郡王,名義上比大理段正明官職更高,實際上自由度不及段正明,不過這個贊普的設立,利於朝廷安撫這一帶的百姓。
安撫仍是很重要的,不要前面佔領了,後面再度烽火四起,丟掉河湟,那麼這次用兵則一點意義也沒有。
最後就是抓緊時間移民,或者說叫移軍。
青唐地區這一戰損失慘重,平西堡之戰後,王巨逼迫阿里骨率領各族戰士,與西夏火拼,導致這一戰過後,三萬吐蕃大軍僅餘下一萬餘人,損成了六成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