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戰末將沒有參加,但知道根本與孫公沾不到任何關係,甚至都未來得及稟報孫公,接到斥候稟報,立即商議。甚至那片山林埋伏多少人,都經過周密的考慮,雖說人埋伏得越多越好,可人多了,就不易掩蔽。”葉指使繼續說道。
“倒也是。”張太監道。
“商議後天色黑了,於是連夜行軍,這也是為了隱秘,不讓敵人察覺,並且王知縣害怕其他將領指揮能力有限,親自率領著步兵埋伏于山林間,然後趙忠指使率領蕃騎,誘敵於林間山道上,伏兵兩邊頓出,先行殲滅一部分強大的敵騎,削弱敵人戰鬥力。趙指使再次追擊,激怒敵人,使敵人主力軍頓出,于山道上鏖戰,姚巡檢伏兵於後方包抄了敵人後方,以及供給。敵人終於亂了馬腳,這才大敗敵軍。但不可小視西夏人,他們戰鬥力也很強大的。即使如此,官兵想打勝仗立功。只是以前各個官員指揮無能,屢戰屢敗。我們心中也憋啦,那天雞兒寨大捷,兩位中使,你們不知道兒郎們多激動,有哭的,有笑的,有跳的,有喊的,那怕死了許多戰友,可大家幾乎都瘋了。”
“唉,”兩個太監能說什麼呢,只好嘆了一口氣,張中使道:“你繼續往下說吧。”
“第二場戰鬥我參加了,戰前王知縣便派出許多斥候注意著柔遠寨與淮安鎮敵人的動向。大捷過後,王知縣、姚巡檢與諸將再次誘敵作戰。雖然我沒有參加第一場戰鬥,但參與了謀劃。大捷后王知縣立即派人稟報孫公,孫公下令了。但下的命令不是作戰,而是讓大家立即回荔原堡警戒,同時勒令環慶兩州所有砦堡將士勿得出兵,任西夏人抄掠。還好,王知縣沒有執行。卻立即下令從後方調動兵馬,也包括末將的一營官兵。同樣為了掩蔽,我們晝伏夜行。雖然不遠,可是山道難行,因此第一夜未到達目的地。不過西夏那邊也要集結軍隊。我們在一個山林裡休息,那邊在集結軍隊。第二天夜裡。我們到達東澗谷,挖好壕溝,做了記號,迅速從東澗橋上過去,隱藏在一個山峁裡。並且在身上披上了枯草做偽裝。敵人也派了斥候查探兩邊地形,可萬萬沒有想到我們並沒有埋伏在兩道山樑後,雞兒寨作戰的主力又在修工事,逼迫敵人為了搶時間,步騎分開,然後我們在敵人步兵到來時,從山峁出來,於東澗橋將敵人一切兩半。先殲滅步兵,後殲滅騎兵。”
“高妙的戰術。”
“是啊,得感謝朝廷讓王知縣來。否則那來的這個戰術。這是猜人心哪。”
若王巨在這裡,能狠狠踹他一腳,猜人心能胡亂說嗎?
不過兩個太監也沒有往其他方面想。
“戰鬥結束後,本來是一次最好的機會,如果孫公敢戰,敵人分股抄掠。每一股敵人數量都不多,正好挾借大勝之勢。能將敵人五股抄掠的兵馬全部吃掉。然而孫公還是不敢,但那時餘下三股敵人繼續抄掠。為了解救環慶危機,王知縣就想出了一個圍魏救趙之計。”這一回葉指使變聰明起來了,真實的乃是王巨想反抄掠一些財富獎勵將士。
“王知縣繼續用誘敵之計,刻意率領被打殘的三營將士,也包括末將這一營,晝伏夜行,攀山越嶺,來到雜裡寨下。但沒有攻寨,而是立即修起柵欄,將雜裡寨圍困,逼他們向疆砟堡救援,向白豹城求援。敵人看到我們是打殘的三營,又是步兵,孤軍在外,果然中計。那邊趙忠指使卻率領蕃騎,穿著繳獲來的西夏鎧甲,自大順城繞道白豹城前,再從白豹城前繞道雜裡寨。敵人兩堡大軍正在與我們作戰,趙忠指使率領兵馬殺到,西夏人看方向長相鎧甲,以為是自己人,沒有設防,趙忠指使殺了過來,於是立即大潰。並且這次反抄掠,使敵人害怕了,這才一個個撤兵回去,嚴加提防,也逼得敵人結束了抄掠。指揮很重要啊。”
“不僅指揮重要,謀劃也重要。”韓太監道。
“中使說得對,但末將想問一句,與孫公有何關係?”
至此真相全部揭露出來了。
畢竟王巨的上報,孫沔要貪功,貪功就得修改,這一修改,連朝廷都不知道怎麼打勝的……
兩個太監面色沉重地找到了王巨。
張太監問道:“王知縣,西夏明年會不會入侵慶州?”
這可不是一件小事,現在看起來孫沔真的又貪又懦,一旦西夏入侵,他們喜歡玩八萬十萬的大軍,慶州也必然會出事,到時候連同自己都有不查探清楚的失職。
並且這個官家可不象王巨所說的那樣是一個聖天子,脾氣古怪得要命,也必然會拿自己撒氣。
“九成會入侵,就是餘下的一成,也是因為意外因素,比如西夏突然遭到大災,比如說吐蕃反攻西夏,比如內部突然動亂。否則十萬會入侵。”
“以孫公之能,能否守住慶州不失?”
“這個,這個……”
“王知縣說吧,潁王都支援你,你怕誰?”
“怎麼說呢,雖然我非是君子,可也要為上僚違……”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事關國家命運,還違什麼?”韓太監急道。
“那我就說實話,以孫公之能,他若繼續坐鎮慶州,輕則象三川口一役那樣,我朝將士損失慘重,至少大順城這個門戶丟掉了。重則整個慶州失守。”
“那怎麼辦?”
“怎麼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