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他換了話題:“諸卿,橫山羌酋輕泥懷側欲投奔我朝。你們可否清楚?”
當時文彥博、呂公弼、陳旭不在京城,但其他幾人都知道這件事。韓琦答道:“是有此事,程勘上書後,因遭到臺諫言臣的反對,先帝沒有同意收留。”
“朕卻聽聞有人卻將這條訊息洩露給了西夏人,西夏那個小國主立即招撫輕泥懷側,導致西夏那次危機被他們從容化解。”
“竟有此事?”
“有沒有此事也過去了,朕也不想追問,不過下面的一件事未必會發生,但朕不想任何人洩露,否則朕一定追究其責任。”
“陛下,臣等一定會守口如瓶。”
“你們就看看吧。”趙曙將王巨寫的那個問對奏呈先遞給了韓琦。
那天問對時,王巨曾說過一句話,只有兩人能勝任慶州,以一州之力打退西夏人可能到來的入侵。一是韓琦,二是蔡挺。這不是將韓琦拉下水,而是對韓琦能力的認可。不過韓琦看到了這一句,臉色也沒有變好。
韓琦看後,遞給了文彥博,文彥博遞給了曾公亮,曾公亮遞給了歐陽修……
可是不管那一人看了,臉色都有些沉重。
王巨說的危言聳聽倒也罷了,如果讓他說中了,可能就會變成慶曆那樣的鏖戰。
其他的就不說了,只說一件事,一旦象慶曆那樣打起來,不用增兵二十萬,只要增兵十萬,增兵就得增糧。
一個士兵少打算一點,一年吃五十幾鬥糧食,實際想讓士兵吃飽,一年一個士兵不是五十幾鬥,而是七十鬥!一斗糧食從後方運到西北,那怕是粟,都變成了五百文。增兵十萬,僅是糧食一項一年就會增加兩千多萬貫的支出。
它只是開支的一部分。
人要吃,馬也要吃。帳蓬、士兵過冬的衣服,鎧甲武器,菜蔬葷腥,以及其他物資與供給,並且再加上浪費,那個開支將無法計算。
更不要說士兵作戰時的各種損耗,以及獎勵與撫卹。
實際也不要打了,只要僵持一年下來,以現在宋朝的財政底子,整個宋朝經濟將徹底崩潰。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可能後人看來,不會那麼嚴重。
但韓琦他們也同樣身在局中,參照的不是宋朝後面的一連患勝負,而是隻能參照慶曆年間的戰事與結果。
這時候歐陽修也不說他那個上中下三策了。
趙曙問道:“諸卿,你們以為西夏會不會在秋後入侵慶州?”
然而所有人都不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