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明帶著三營騎兵,包括剛才他的蕃兵,騎在馬上,迅速衝出大順城。
正好河底鋪上,這些人正準備返回軍營時,趙明一千餘騎殺了過去。
這些西夏人多是撞令郎,也有擒生軍,但數量少,看到一千餘宋騎殺出來,一個比一個跑得快。
趙明迅速追上,在後面就象切瓜砍菜一般,不停地向西夏士兵揮舞著屠刀。
“出擊,出擊。”李諒祚大叫聲著。
漫咩帶著騎兵殺出大營,不過前面不是宋軍,而是自己逃散下來的軍馬,漫咩顧不上了,開始自相踐踏,特別是笨重的鐵鷂子,對他們自己人傷害更大,等他們好不容易從自己人身上殺出一條血路,眼看與趙明的騎兵兩兵相接,大順城上卻吹響了撤軍的號角。
趙明不急不慢地帶著手下撤回大順城。
這下子西夏人死傷更慘重,兩軍浪費了無數箭支,西夏人犧牲的也不足一千人,但就在這一會,又折了一千多人。
李諒祚更加惱羞成怒,不顧天色臨近黃昏,下令攻城。
章楶默默地看著戰場,心想攻防戰終於正式開始了。以前他與王巨就談過這個問題,王巨說,朝堂有人說西夏人因為缺少木材,所以無力修建攻城器械,這才使得西夏人不長於攻城。有人又說西夏是遊牧民族,善於馬上作戰,所以不善於攻城。這兩種說法都是錯的,或者說只對了一部分。
西夏雖多是騎兵,又得到了河西走廊,南北河套,這都是唐朝的重要養馬場所。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但南河套開始惡劣沙漠化,真正能養馬的地區很少了,而且與唐朝不一樣,唐朝的養馬地區不僅有有南北河套,河西走廊,還有關中河東,甚至頂盛時在西域與青海也有牧監。就是這樣,常年準備的戰馬不過六七十萬匹。
西夏是有不少馬,可馬不僅是軍事上的用途,用途很多,況且又是役兵制為主,他們能做到每一個役兵能人人手中有馬?慶州做到了每一個蕃兵人人有馬嗎?連蕃騎都做不到!因此只能說是半是騎兵,半是步兵為主的混合軍種。
並且又有許多漢人做撞令郎,與匈奴突厥等遊牧民族是兩樣的,木材更是如此。當真橫山天都山連取一個攻城器械的木材都沒有?
有,可是西夏有那麼財力支援嗎?
這是其一,其二就是換宋軍來,宋軍就善長攻城了嗎?
但王巨說這番話時,其用意很深遠。這是替未來留下的坑。未來趙頊仍輕敵,王巨必須警告,特別是那座靈州城,但不能他一個人說,得找更多懂軍事的人共同說,那才有說服力。
若是沒有靈州之殤。那該多好啊,但這個也讓王巨頭痛了,那不僅要說服趙頊,還要說服很多人,其中的一些人猛得一塌糊塗……
可能會成功吧。可能不會成功,這是必然,未來自己能辦成很多事,也有很多事辦不成,只能說現在東一槍西一炮,鋪一些底子下去,再給自己一步步夯下厚實的底子。
章楶不會知道王巨打算的,他開始注意。看看西夏人究竟用什麼來攻城?
有攻城的器械,一個個簡易的攻城梯,就是那些民間用的梯子吧。至於類似宋朝雲梯的梯子一個也沒有看到。
章楶又扭頭看了看身後高大的城牆,以及這種倚山而建的地勢,笑了笑說:“種將軍,大順城無妨了。”
人是多啊,但這個城牆就那麼長,能發揮人多的優勢嗎?
或者一個個學習猴子。從西山的背後,那個被宋朝官兵刻意挖得陡峭無比的崖壁上爬上來吧。
就是猴子。也不行哪。在上面派一支駐兵,就一個個輕鬆擊斃了。
當然也不止是梯子。還有撞木,不過這些撞木能撞倒大順城的城牆嗎?
慘烈的攻防戰開始,雖然看上去形勢比較樂觀,特別大順城的城牆就築在陡坡上,這更增加了攻城的難度,但西夏人太多了,就象螞蟻一般湧了過來。
“放,放。”種診不停地命令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