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通訊總體分為三大類。
一是普通的書信來往或者前線將士的家書,到了驛站,由驛吏驛卒甄別出來,然後用舟車從水陸送向下一個驛站,一個個的驛站傳遞下去。
各部司不重要的或與不緊急的公文奏呈,比如今年某州稅賦多少,戶數多少,需要上報相關的部門,但它們並不急迫,為了節約人力財力,也用這種方式送到京城,當然它們會比普通的家書要重視一點,也快一點。
二是普快信函,私人若是家中有馬有足夠的門客僕人,也可以這樣玩,騎馬派專人送向某處,再快一點就是換馬不換人,夜晚是不會趕路的,蔡挺便用了這種方式將捷報送向京城,一示大捷之下我很淡定,寵辱不驚,不賣功,二就是派出他的親信,若是皇上或者兩府大佬疑問,可以讓他的親信代為解答。不算太慢,也不算太快,花了七八天時間才到了京城。
三就是特腳遞,換馬換人,日夜二十四小時趕路。
它曾經創造了很多奇蹟,載於史冊的就有兩次,第一次是趙匡胤時,契丹派出六萬大軍兵進河北,前線用特腳遞送到了京城,趙匡胤命田欽祚率三千騎兵救援,結果契丹人才剛剛到,田欽祚三千騎兵也到了,於是三千打六萬。
第二次儂智高叛亂,廣州用特腳遞五天將軍報送到了開封,這中間有多少崎嶇的山道以及水路?
陸詵害怕蔡挺告黑狀,前面將西夏使者扣壓,後面就用特腳遞將那份奏章送到京城,因此相差了數天時間,但到了京城,卻是一先一後抵達。
何必之?
蔡挺才不會在奏章上打小報告呢。那多落下乘哪?
但最慢的還是黃公公一行。
他們也是騎馬而來的,而且也是提前走的,也算是趕路吧。不過就沒有那麼快了。
黃公公進了京城,王巨說得明白。兩封回函,一封必須呈報給趙曙。
於是他先行覲見趙曙。
趙曙高興過後,也在琢磨著歲賜的事了,那個時服金額不大,五千兩銀子,五千匹絹,就是送給西夏人,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但新年還有兩三個月就要到來了。
餘下的歲賜怎麼辦?那才是大頭。
聽聞黃公公回來。於是將他帶到政事堂,將兩府宰執一起喊來。
“陛下,這是王巨託奴婢帶給陛下的奏呈。”黃公公將信函遞了上去。
趙曙開啟看了看,又遞給了韓琦,大家傳閱下去。
“你說你也去了戰場?”
“陛下,奴婢也去了。”
“說來聽聽。”
“那天奴婢剛到華池縣不久,西夏人就兵臨大順城了,王巨便寫信給延州知州陸公,想搬數營官兵,另外又寫信讓陸公乘機拿下金湯城。陛下,陸公不聽哪,否則這次西夏人會全軍覆沒。”
“等等。為什麼拿下金湯城,西夏人就會全軍覆沒?”
“西夏人在大順城下,想要逃回去,只有三條路,十二盤那條小路,不易走,白豹城也是山道,還是不易走,只有金湯城的道路最大。並且城中還有部分餘糧。所以拿下金湯城,這些西夏人只好沿著那兩條小路擠。會被我軍將士抓住或者擊斃更多的人,而且就是逃回去。也沒吃的……”
趙曙立即拿出地圖觀看,但他哪裡能看懂哦。